他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很大,派一个阿猫阿狗去,人家抡起大刀就是一刀子下去,连求饶的机会都不给你。
朱元璋赞同的点点头:“李善长如何?李善长才华横溢,胸有谋略,如果是李善长负责去招安,也能显示出朝廷的诚意,而且他的计谋也能加大招安成功的几率。”
李善长?
朱轩当然知道此人了,在历史上都有浓重的墨笔,朱元璋能成功赶走鞑虏,可以说李善长功不可没。
李善长出生滁州地主之家,当初朱元璋平定滁州之后,李善长颇有眼光,看出朱元璋能成大事,于是毛遂自荐投靠了朱元璋。
打仗需要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朱元璋出身贫苦,哪有钱财粮草啊。
而朱元璋又不可能去盘剥压榨百姓,毕竟百姓都饿的起义造反了,谁家里能有余粮。
想要得到粮草,只能从那些地主,官绅世家财阀入手。
可是、想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掏粮,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些人有钱有粮,随时能招募百姓与之对抗。
历朝历代,有见过那个起义的干对地主,官绅世家动手的吗?
闯王李自成算一个,可他最终的结局呢?
而李善长本就出生地主家庭,在当地又颇有威望,征集粮草他最为合适。
这就叫用魔法打败魔法。
李善长提出过很多策略,比如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在朱元璋北伐期间,李善长留守南京,保障了大军的军饷粮草供应。
不黑不吹,朱元璋能赶走鞑虏,李善长功不可没,能媲美汉朝的萧何。
如果不是皇长孙朱雄英和马皇后的离世,导致后来的朱元璋性情大变,朱元璋也不会处死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
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胡惟庸案的那几年,朱元璋为什么不直接弄死李善长。
“李善长不行。”朱轩立马否决道:“洪武爷刚解决掉胡惟庸一脉,现在的李善长已经龟缩起来,为的就是想安享晚年。”
“如果他出面招安了那些张士诚和陈友谅残部,他的名声会越来响,身处官场有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