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冯胜都为朱轩感到可惜,这可是独家技术啊,是金山银山。
朱元璋这时开口说道:“能独家经营两三年时间,已经很不错了,这两三年时间赚的钱,比很多人几辈子赚的还多,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了,即便以后被别人学会了,又不是不能继续经营。”
“再说了、咱大孙一个人始终人力有限,多一些生产水泥,大明的百姓也能早一些都用上水泥。”
不愧是朱元璋,体恤百姓,无时无刻都在为百姓考虑。
如果不是朝廷穷,他更穷,他都想立马把水泥生产技术公布出去。
朱轩接下来又把水泥的各种使用方法演示了一遍,比如石灰和沙子搅拌并且加入水泥砌墙。
“大孙、水泥凝固干燥后坚硬,砌墙为何还要加入石灰和沙子?”朱元璋疑惑道。
朱轩解释道:“素水泥结构性不行,容易松散断裂,引起建筑的后期稳定性,沙子有摩擦力,稳固。”
“而水泥的真正用途,只是结胶砂的作用。”
“而且水泥硬结快,很容易干燥,不利于施工。石灰加到水泥里就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这样和出来的泥才有糯性,使用起来更顺畅,而且硬结比较慢更能长时间放置,这是由于石灰保水性强的特点,另外石灰的吸水性良好,所以它有比较好的防潮效果而且抗风化能力强。”
几人都不是搞建筑的匠人,听懂不是很懂,但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接下来、朱轩又演示了一遍修路的步骤,需要层层夯实,还需要铺一层碎石。
修路用料的大致比例是水泥一、沙子二、石三。
看着还没有干透的样板,朱元璋他们满脸的喜意,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按照这样修出来的路,得有多耐用啊。
“小少爷、这水泥作价几何?我刚才看了,修路所用的水泥可不少。”李善长沉吟道。
他想拿下一段路的承包权,当然得知道修路的大致成本。
朱轩思索起来,后世一吨水泥价格在三百元左右,换算成大明货币,也就是一两银子多。
“两千斤水泥一两银钱。”
李善长继续问道:“按照二十米宽,修一米路需要多少水泥?”
“大概是两百斤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