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判断

最初的义务基础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人。

至于科学家、艺术家,那都是有钱老爷们的事情。

而他们这些人,哪怕没有义务教育,儿女也能读上书,根本用不着国家操心。

韩朔手下阿大,正在首都到处走动,推销他们手里的工业项目。

这件事情,哪怕是和工业没关系的马部长,也是有所耳闻。

所以最开始,他只是认为韩朔接下基础教育这个大摊子,是为培养合格的工人准备的。

所以他才心有疑惑。

如果只是培养工人,根本用不着在基础教育上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和代价。

只要能识字,掌握一般性基础原理,就足够了。

至于培养科学家,那是高等教育的事情。

马部长想了片刻,才开口说道:“韩先生,你是说我们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将来发生激烈的变化。

你们现在这么做,是为将来做准备?”

韩朔点了点头,说道:“我刚才的第一句话,是可以这样理解。

从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十几年时间,而十几年的时间里面,社会需求肯定发生很大的变化。

别看我们现在的产业工人队伍数量并不大,甚至都难以支撑如此庞大国家的工业化。

就觉得培养工人,是当前我们最急切的需求。

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培养工人,根本用不着在学校培养。

我旗下企业自己就能花费一两年时间,培养出足够满足需求的工人出来。

所以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来在工厂流水线参与生产的人数,会非常稀少。

而企业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从事研究性工作和有创造性价值的工作。”

韩朔这番话,有些马部长还是能理解,例如将来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需求很大。

但是他不理解的是,没人去生产线上工作,那企业又如何生产产品?

这就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

现在可没人想到人工智能,想到机器人,认为产品总得需要人去生产。

“如果没人去参与工厂第一线生产,岂不是没人生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