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了“道种”,让中南半岛有了发展的基础,但配置什么样的工业,让三人有点头疼。
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具备全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天道基金的目标,几乎没有多少剩余的汤汤水水让别人吃了。
就算利润不高的行业,也可以通过提升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减少用工人数。
从而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并不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
特别是现阶段,国内需要以工业驱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哪怕是低端工业产业,对国内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可能早早就转移出去。
就在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阿大说道:“我觉得这个思路有问题。”
小慧听到这话,赶紧问道:“怎么有问题?”
“我觉得工业差异化竞争本身就是悖论,只要国内还有足够的劳动力,就没有国内做不了的工业。
而且作为天道基金的掌控者,我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潜力的产业而不去做,这不是一个商人该有的觉悟。
与其如此,还不如彼此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鉴于中南半岛的人口规模不大,能从事工业产业的人口,不会超过2000万。
这样的人口规模,做不了全产业链,很多设备和基础原材料还是要从国内进口。
而国内虽然技术先进,在全球都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但作为一个国家,先进的工业产品依赖一个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这种忧患意识很多国家都会有。
哪怕国内成立了不同的集团,但依然无法打消这种顾虑。
如果有些产业,在中南半岛同样有,意味着给有些国家更多的选择。
全球市场很大,国内的技术再先进、品类再全,也不可能全部吃下,有足够的市场留给其他竞争对手。
更何况给国内产业找个竞争对手,对国内的产业不一定是坏事。
现在国内产业有我们把控,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
等到我们的人员逐渐撤出,还能不能一如既往发展还未可知。
我们既然从国家层面给国内压力,何不从商业和产业领域,也给国内一些压力?”
阿大的话,算是点醒了两人。
他们太在乎国内的产业发展,希望全留在国内,这不一定就是好事。
还是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国家如此,对企业同样如此。
而且中南半岛是一个不错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