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之战,震撼的不仅是心灵,还有实实在在的措施。
鹰国智囊此前估计,想要抵挡住定北军的脚步,起码要是他们三倍的兵力。
现在看来,这样的估计过于乐观。
毛熊五倍于远东军的兵力,依然惨败收场,鹰国吸取了这个教训,立马开启新一轮的征兵工作。
按照他们内部估计,想要抵挡定北军的脚步,起码要八倍,甚至十倍于定北军的兵力。
定北军来到北美,只带了五百多万的兵力。
占领整个枫叶国,需要维持相关工作正常运转,还要留下部分驻守兵力,能参与对鹰国参战的兵力,只有四百多万。
现在又占领了鹰国部分区域,由于鹰国人口众多,参与行政工作的人员数量自然也会增加。
现在能参与作战的兵力,大约在四百万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数量预估,鹰国的兵力起码也要达到3200万,而目前他们本土的总兵力大约在1500万。
但这些以新兵为主,实际上需要达到十倍于定北军的兵力才有抵抗的希望。
所以鹰国还是按照4000万的标准来征兵。
如此庞大的兵力需求,对鹰国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差不多相当于他们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了。
而且目前定北军已经占领了相当大的区域,这些人口他们现在没有调动的能力,实际上需要参战的人数占比更高。
如果放在以前,也许不太有问题。
但放在定北军之前造成一百七十万伤亡后面,百姓对参军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导致鹰国的征兵工作越来越困难,同时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弥补兵员上的不足,以及新兵占比过大,鹰国不得不求助他们的盟友。
面对远东军和定远军对欧陆盟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次他们盟友也没有借故推辞。
如果鹰国没了,他们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带头大哥。
虽然做鹰国的盟友很危险,但那是以后,现在鹰国在盟友的心目中,还是很靠谱的形象。
要是没有鹰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援,欧陆那些二战之后的国家,哪能恢复的这么快?
这是从经济利益上来说,从战略安全利益上来说,也知道他们拼尽全力支持。
如果鹰国覆灭,难保定北军不给远东军支持,远东军到时候兵力又增加了,毛熊更加抵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