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古代龙国,但凡在长安建都的王朝,基本都会将洛城当成陪都。
很多人以为这么做,是预防万一,如果首都失守,可以将行政体系快速转移到陪都,能快速稳固政治。
实际上古代中原地区的地位极为重要,但那时候的长安又处于全国正中心,有利于沟通国际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很重要。
古代交通又不发达,所以才在长安建立首都的同时,在洛城建立陪都,既照顾了经济发展和稳定西部领土,又彰显了其正统性,还稳固了中原核心地区。
这是远的历史,现在也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是定远军的做法。
定远军统一整个中南半岛,但之前却是分属不同的国家,语言和文化习俗都不相同,甚至民族差异也比较明显。
这就给定远军的后续统治提高了复杂性。
为了彰显定远军一视同仁,他们在之前的每个国家,都建设了主后行宫,通过这种模式加强统治存在感。
建国后,更是除了原来的曼得勒首都之外,还在其他原来的国家政治中心,建立了陪都。
甚至个别国家,同时建立了两个陪都,例如越国。
由于其地理狭长,南北文化差异巨大,为了加强当地统治,分别在南北建立主后行宫,并且分别确认了陪都地位。
陪都不只是单纯的名字而已,这意味着往后每年,整个国家的行政中心都会迁移一次。
并且每个陪都,都会有常设行政机构,类似明朝的模式。
虽然这么做导致机构人员臃肿,但定远军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行政机构官员,都是由生物机器人担任,不用担心生出别样的心思。
等到将来整个中南半岛变成一体之后,再慢慢进行调整也不迟。
所以远东军也打算这么干,将原来的首都当成陪都,然后重新亚洲部分建立新首都。
但不是海参崴,因为这里距离海岸线太近,安全性较差。
按理说,应该建立在蒙固,那里纬度更低,气候更好一些,但估计很多人会反对,而且目前蒙固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德附近建立新首都。
然后在两地都设置长期行政机构,方便当地组织和百姓办事情。
但各部门领导层,在气候最好的半年,在亚洲首都办公,而在冬季气候恶劣的时候,再去欧洲陪都办公。
这样两地每年各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