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触碰到了老知青的底线

东北人天生的热情让我这个川省人很快融入了这里。在这个村里,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小锤子”已经成了我的标签。

虽然一开始因为“锤子”这个词让我有些不爽,但村民们热情的接纳和毫无顾忌的性格,让我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我依然在那个全是“老娘们”的组里干活,干的还是掰苞米的活。

跟着这帮“老娘们”混了几天,她们就发现了我爱偷懒的毛病。这帮“老娘们”可不是好惹的,每天都给我画出范围,干不完组长就扣我工分。

我每天都累得像条狗,回到知青点吃完饭就躺在炕上,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还要面对一天的劳累,我真的是生无可恋啊!

在知青点的集体生活中,我的“烦人精”体质在吴晓辉的推动下慢慢显露出来了。

吴晓辉自从到了这里,学会了夹起尾巴做人。

王阳一直在知青中保持着老知青“传帮带”的作用,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做得让人信服。他提议知青们成立“学习小组”,每天下工吃完饭后,他都会带领知青读书学习。

他总是跟我们说:“不能因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忘了我们是下乡知识青年,知识青年的知识需要靠勤奋学习来补给。”

吴晓辉坚决拥护“老知青”王阳的“学习补给知识”的提议,并自荐负责监督“知青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

这些知青中,只有我和张莲凤是初中毕业生,其他的知青都是高中毕业。

我以为张莲凤会和我一样抵触学习,但她在这下乡的三年里,一直紧跟着王阳的步伐。只要是王阳提出的建议,她都会毫无原则地支持。

看到她每天跟随“学习小组”努力学习,不懂就积极举手提问,田间地头都有她在看书的身影,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是不会努力学习的,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每晚的学习时间都是我无聊透顶的时光。吴晓辉明面上不敢说我什么,但背后总会在王阳面前检举我。

王阳第一次找我谈心时,我虚心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解释自己文化底子不行,学不进去。

他鼓励我说:“你应该向张莲凤同志学习,强迫自己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总会赶上其他知青的。”

王阳第二次找我谈心时,表示对我很失望,但仍然还有挽救的希望。

王阳第三次找我谈心时,表示让我退出学习小组,在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房间里干扰别人学习。

和王阳的第三次谈心的结果,就是我这两天努力出来的。

王阳让我向张莲凤学习,我真的去找张莲凤了。她学习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不时地用手指着书中的字问她念啥。

一次两次她还能耐心回答,次数多了就把她烦得不行了。

东北大妞的脾气可不是说说的,我看事不好就赶紧溜了。

第二天我又找到常青林和刘勇,我不跟他们说学习的事,就跟他们聊村里东家长李家短的一些事,还有一些秘闻。比如说:谁家的媳妇偷人了,村里的王寡妇家里都有谁家男人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