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得时候,白婆婆得了一场风寒。大夫说她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做浆洗的活计。
路安担心她不听劝,还特地赶回去给她和王嬷嬷搭桥牵线。他想要这两个同样闲不下来的人多走动走动,互相慰藉。
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都决定趁自己腿脚还灵活,干些利人利己的实事。
大乾这几年战乱天灾不断,有不少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凌父接管生意后,产业扩张迅速,急需用人。
王嬷嬷之前从人牙子那里挑了不少新人,能称心用着的却不多。最后把可靠的熟人都用上了,还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白婆婆很满意小院孩子们的现状,便和王嬷嬷商量着是不是能再帮助一些孤儿。
她们一个负责挑选品行端正的孩子,一个负责教养他们,打定主意要为凌氏产业输送基层力量。
庄达得知这个消息,也高兴得不得了,当即请了两个稀有的女账房,五个经验老道的绣娘给孩子们做教习先生。
王嬷嬷挑人的眼光毒辣。白婆婆待人公平无私。刚开始还有些孩子担心她们是人牙子。后来有三个十多岁的女孩子,被凌氏的布庄挑了去做了绣娘。她们的名声就在平阳县附近传来了。现在庆州各地,每天都会不少孤苦无依的孩子来投奔她们。
前些日子白婆婆还托人给凌韵送信,说是济安堂建得太大了。如今银子够,孩子也多,就是人手少了。让她瞧见品行好的姑娘就推荐过来帮忙。
建济安堂这个事,一直记在凌韵的小本本里。是她未来打算做的一百件事的其中一件。可是她太忙了,别说规划这件事,就连银子也没出过一两。
谁偷听了自己的心声?还是有谁偷看了自己的小本子?这做好事不留名的田螺姑娘又是谁?
这三个问题困扰了凌韵一夜,直想得她头都大了,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结果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她随口一提,春桃便解惑了。田螺姑娘竟然是季涵远!他早在半年前就在谋划这件事情了。
建济安堂的地皮,是新上任的周县令批的。这位县令是尹县令昔日的同窗,也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济安堂的设计图纸,则是季涵远实地测量后,亲自画的。而建济安堂的银子,晋王出了一半,段之恒也出了一半。最后多出来的,季涵远还搞了个运营基金,让白婆婆代为看管。
凌韵严重怀疑情报的可靠性。春桃却说是开阳这个大嘴巴告诉她的。开阳嘛,凌韵可太了解了。
这世上,嘴碎的男人不多,嘴碎又都是实话的就更不多。而开阳,就是这种万里无一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