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密报入京

在安禄山于那塞外营帐之中,野心勃勃、煞费苦心谋划着他那惊天谋反阴谋之时,边疆之地,有那么一群秉持忠义之心的大唐将士,他们仿若敏锐的鹰隼,凭借着对大唐的赤胆忠心以及多年征战磨砺出的警觉,悄然察觉到了安禄山的种种异样。

这群忠义之士,平日里便以守护大唐江山为己任,对大唐的忠诚深入骨髓。他们看到安禄山近日频繁召集心腹将领,秘密商议之事从不外传,且军队调动频繁,粮草辎重也在源源不断地囤积,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绝非在进行寻常的军事部署。

其中,有个名为李义的小将领,为人正直且心思缜密。一日,他奉命前往安禄山营帐附近执行巡查任务。当他路过一处隐秘的帐篷时,一阵低沉的说话声传来,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屏气凝神,耳朵紧贴帐篷壁。

不一会儿,他听到安禄山那雄浑且充满野心的声音说道:“我安禄山手握重兵,这大唐的江山,也该由我来坐坐这龙椅了!” 紧接着,是几个心腹将领低声的附和。李义听到这话,顿时吓得脸色如纸一般苍白,双腿微微颤抖。他深知,安禄山欲推翻大唐王朝、自立为帝的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关乎着大唐的生死存亡。

李义不敢有丝毫耽搁,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得赶紧把这个惊天消息送到京城,告知朝廷。他顾不上许多,趁着夜色,避开巡逻的士兵,偷偷解开自己的战马缰绳,飞身上马。那马似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焦急,长嘶一声,便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京城的方向飞驰而去。

一路上,李义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白日里,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全然不顾,只是紧紧握着缰绳,不断催促着马儿前行;夜晚时,月光洒在道路上,四周寂静无声,唯有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他小心翼翼,时刻警惕着四周,生怕被安禄山的眼线发现。饿了,他就从行囊中掏出早已干硬的干粮,胡乱啃上几口;渴了,便寻路边的溪流,俯身捧起一掬凉水喝下;累到极致,实在支撑不住时,他便在路边寻一处隐蔽的草丛,打个盹儿,稍作休息后又立刻起身赶路。

经过数日的艰苦奔波,李义终于抵达了京城长安。此时的他,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凭借着往日的交情,找到了一位他深信不疑的朝廷官员。见到这位官员后,李义来不及喘口气,便将安禄山的谋反阴谋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这位官员听完,顿时惊得瞪大了双眼,手中的茶杯 “啪嗒” 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忙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其他官员。

一时间,关于安禄山野心膨胀、图谋不轨的密报,如同冬日里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迅速而又密集地落入朝廷官员们的手中。这些官员们打开密报,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个个吓得脸色大变,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慌。

“这安禄山,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谋反!” 一位身着朝服的官员,双手颤抖着,惊恐地说道。

“是啊,这可如何是好?若安禄山真的举兵反叛,咱们大唐的江山社稷可就危在旦夕了。” 旁边另一位官员,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回应道。

消息在朝堂上迅速传开,朝堂上下顿时炸开了锅。官员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应对之策,却一时都想不出一个万全之法。有人主张立刻将这个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皇上,让皇上圣明定夺;但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皇上听了如此惊人的消息后,会龙颜大怒,怪罪下来,到时候自己恐怕会受到牵连。

就在官员们各执己见、犹豫不决之时,又有一批密报如潮水般涌至京城。这些密报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潜伏在安禄山军中的眼线,有的是边境上细心观察的百姓,他们都用各自的方式证实了安禄山正在进行的异动。这下,朝廷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众人深知此事已刻不容缓。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一同进宫,面见皇上,将这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重大消息如实禀报。

在安禄山于那塞外营帐之中,野心勃勃、煞费苦心谋划着他那惊天谋反阴谋之时,边疆之地,有那么一群秉持忠义之心的大唐将士,他们仿若敏锐的鹰隼,凭借着对大唐的赤胆忠心以及多年征战磨砺出的警觉,悄然察觉到了安禄山的种种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