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左右为难

营帐内,大臣们的争论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一句句观点、一条条计策像乱麻一样在营帐里交织。李隆基站在当中,眉头拧成了个死结,眼神里满是纠结与痛苦,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怎么也挣脱不开。

“陛下,如今局势刻不容缓呐,将士们的怒火就像干柴上的烈火,一点就着。”陈玄礼满脸焦急,再次上前一步,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要是再不顺着他们的意思,只怕这军队马上就会哗变,到时候陛下的皇位可就……”他没把话说完,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整个营帐里的人都清楚,这可是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大事。

李隆基的身子微微一颤,脸上闪过一丝惊惶。他当然知道陈玄礼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的局势就像在悬崖边跳舞,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可一想到要舍弃杨玉环,他的心就像被千万根钢针猛刺,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陈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高力士急得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大声反驳道,“贵妃娘娘她一心向善,从未有过半点危害大唐的心思。陛下与贵妃娘娘情比金坚,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能说断就断?要是为了迎合将士们,就把贵妃娘娘牺牲了,陛下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陛下?”

高力士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李隆基的心坎上。他想起了和杨玉环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过往、温柔的瞬间,此刻就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让他眼眶泛红,满心都是不舍。

“高将军,我也知道陛下和贵妃娘娘感情深厚。”韦见素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可这是非常时期,我们得顾全大局啊。将士们的情绪一旦失控,整个大唐都得跟着遭殃。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我们只能忍痛割爱。等局势稳定了,再想办法弥补贵妃娘娘也不迟。”

“顾全大局?”高力士冷哼一声,满脸的不屑,“说得轻巧!贵妃娘娘也是无辜的,凭什么要她承受这些?再说了,谁能保证等局势稳定了,贵妃娘娘还能平安无事地回来?”

“高将军,你这是在质疑我们的能力吗?”陈玄礼皱着眉头,语气也变得有些强硬,“我们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难道还会害贵妃娘娘不成?”

“我不是质疑你们,只是这事儿风险太大。”高力士寸步不让,“一旦开了这个头,后面的事情就很难控制了。陛下,您可要三思啊!”

李隆基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大臣们的争论声还是像蚊子一样,在他耳边嗡嗡作响,让他心烦意乱。他心里明白,陈玄礼说的有道理,将士们的情绪确实是个大问题,要是处理不好,大唐的根基都可能动摇。可高力士的话也没错,杨玉环是他的挚爱,是他生活里的温暖和慰藉,让他舍弃杨玉环,他真的做不到。

“陛下,您倒是说句话啊。”陈玄礼见李隆基一直沉默,有些着急地催促道。

李隆基缓缓睁开眼睛,眼神里满是痛苦和无奈:“朕能说什么?朕既不想失去爱妃,也不想失去将士们的信任,更不想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如今这局面,朕该如何是好?”

营帐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心里清楚,李隆基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无论选哪条路,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陛下,臣有个主意。”一直没说话的张九龄这时站了出来,“我们能不能先找个借口,把贵妃娘娘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对外宣称她已经被处置了,等风头过了,再把她接回来?”

“张爱卿,你这主意听起来不错。”韦见素微微点头,“可要是被将士们发现我们骗了他们,那后果……”

“是啊,这风险太大了。”陈玄礼也摇了摇头,“将士们现在对我们本就有疑虑,要是知道我们骗他们,肯定会更加愤怒,到时候局面就更难收拾了。”

张九龄听了,也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那我们还能怎么办?难道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贵妃娘娘被处死?”

营帐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李隆基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置身于黑暗的深渊,四周都是无尽的绝望,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丝光明。

“陛下,要不我们再派人去和将士们沟通一下?”韦见素想了想,说道,“把我们的难处和他们说清楚,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还沟通什么?”高力士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之前沟通了那么多次,将士们的态度还不是一样坚决?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的话。”

“高将军,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韦见素说道,“再试试,说不定会有转机呢。”

李隆基听着大臣们的话,心中也是一团乱麻。他知道,时间紧迫,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可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他想起了杨玉环的笑容,想起了她温柔的声音,心中满是眷恋。可一想到大唐的江山,想到那些受苦的百姓,他又觉得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陛下,不管您做什么决定,臣都支持您。”高力士看着李隆基,眼神里满是忠诚,“但臣还是希望您能慎重考虑,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朕知道,让朕再想想。”李隆基疲惫地摆了摆手,“各位爱卿,先退下吧,容朕静一静。”

大臣们听了,都默默地退了出去。营帐里只剩下李隆基一个人,他缓缓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是为了爱情不顾将士们的反对,还是为了江山社稷舍弃自己的挚爱。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几乎窒息。而大唐的命运,此刻就悬在他的一念之间,是走向光明,还是陷入更深的黑暗,他自己也不知道。

营帐内,大臣们的争论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一句句观点、一条条计策像乱麻一样在营帐里交织。李隆基站在当中,眉头拧成了个死结,眼神里满是纠结与痛苦,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怎么也挣脱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