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仿若被一层浓稠的墨汁包裹,压抑的氛围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所有人紧紧束缚。杨玉环独自枯坐在营帐内,手中虽执着针线,试图为李隆基缝补一件旧衣衫,可思绪早已飘远。营帐内安静得只能听见她微微的呼吸声,偶尔,烛火“噼啪”爆响一声,也能让她身形猛地一颤。
“嘶……”她轻吸一口凉气,又一次不小心将针扎在了手指上,殷红的血珠渗了出来,可她却浑然不觉,仿佛这点疼痛与心中的忧虑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她的目光呆滞地落在手中那件有些破旧的衣衫上,眼前却浮现出与李隆基相处的点点滴滴。
这时,营帐外传来两个宫女压低声音的议论。
“听说了吗?陛下现在可太为难了,那些将士们都逼着他处置贵妃娘娘呢!”声音里满是惊恐与担忧。
“是啊,陛下和贵妃娘娘感情那么好,这可怎么办才好……”另一个宫女的声音带着哽咽。
杨玉环手中的针线猛地一滞,原本就毫无血色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如纸。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针线,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急促的呼吸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慌乱。她缓缓起身,脚步有些虚浮,抬手掀开营帐的帘子走了出去。
“你们在说什么?”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温和,可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安。
两个宫女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身子抖如筛糠。“贵妃娘娘恕罪,我们……我们不是故意的。”声音里满是恐惧,仿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杨玉环摆了摆手,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微风:“起来吧,我不怪你们。你们刚刚说陛下为难,到底是怎么回事?”
宫女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个胆子稍大些的,小心翼翼地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回娘娘的话,将士们要求陛下处死您,说只有这样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稳定军心。陛下他……他一直不肯答应,可将士们逼得越来越紧,陛下现在真的是左右为难。”
杨玉环的身子晃了晃,像是被一记重锤狠狠击中,差点站立不稳。她闭上眼睛,泪水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过了许久,她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透着决然与坚定:“我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杨玉环回到营帐,坐在床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李隆基那为难的模样。他紧锁的眉头、疲惫的面容,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割着她的心。她深知,如今大唐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而自己,却成了这场危机的导火索。“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不能因为自己,让陛下为难,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她喃喃自语,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于是,杨玉环决定去见李隆基。她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又轻轻擦拭掉脸上的泪痕,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李隆基的营帐走去。一路上,士兵们看到她,都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有同情,有疑惑,也有冷漠,可她却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见到陛下,劝他以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