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了一段时间,调查官员们纷纷返回朝堂,向李隆基汇报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杨玉环举荐的这两位将领,确实如她所说。陈武在西北边境作战多年,多次成功击退游牧部落的进攻,在军中威望极高,士兵们都对他十分信服。而赵云飞,虽然年轻,但在几次战役中,凭借着独特的战术,以少胜多,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隆基听完汇报后,心中十分满意。他再次来到杨玉环的宫殿,对她说道:“爱妃,你举荐的这两位将领,经过调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决定,将他们纳入考虑范围,参与边疆战事的指挥。”
杨玉环听后,心中十分欣慰,说道:“陛下英明,能为边疆战事找到合适的将领,是我大唐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然而,朝堂之上,对于李隆基考虑任用杨玉环举荐的将领一事,却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大臣认为,杨玉环虽为后宫妃嫔,但她举荐的将领确实有真才实学,不应因为她的身份而忽视这些人才。“陛下,杨妃娘娘举荐的陈武和赵云飞,经调查确实能力出众。如今边疆战事紧急,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臣以为陛下可大胆任用。” 一位大臣说道。
但也有一些大臣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后宫妃嫔不应干涉朝堂事务,即使举荐的人才合适,也会开一个不好的先例。“陛下,后宫不得干政乃我大唐祖制。杨妃娘娘此举,虽出发点是好的,但长此以往,恐怕会扰乱朝堂秩序。” 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隆基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再次陷入了纠结。他深知杨玉环举荐人才是为了国家着想,而且这两位将领也确实有能力。但大臣们所说的祖制,也不能不考虑。
回到后宫后,李隆基将朝堂上的争议告诉了杨玉环。杨玉环听后,微微皱眉,说道:“陛下,臣妾一心只为国家,绝无干涉朝堂之意。若因为臣妾的举荐,给陛下带来困扰,臣妾实在是罪过。”
李隆基连忙安慰道:“爱妃,朕知道你是为了大唐好。只是这朝堂之事,牵扯甚广。朕会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隆基反复思考,与大臣们多次商议。最终,他决定打破常规,任用陈武和赵云飞。但为了避免后宫干政的嫌疑,他特意强调,此次任用是基于对将领们能力的充分考察,而非因为杨玉环的举荐。
随着陈武和赵云飞奔赴边疆,他们将在那里大展拳脚,为保卫大唐边境,与敌军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而杨玉环,也在后宫之中,默默关注着边疆战事的进展,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能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