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地名,一经提起,便能让人心中燃起熊熊战火,那无疑便是赤壁!此地水面宽逾千丈,浩渺无垠,乃是天然的水军战场。赤壁,这个名字,仿佛自带烽火硝烟,让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此刻,袁绍站在赤壁北岸,望着那滚滚长江水,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彼时曹操的壮怀激烈、周瑜的雄姿英发,以及各路惊才绝艳的豪杰身影,仿佛穿越时空,夹杂在这汹涌的江水中,扑面而来。当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命运。彼时气势如虹、准备一统天下的曹操,如今换成了自己,而曹操则面色复杂地站在自己身后。袁绍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与豪迈:“孟德,面对此情此景,可愿赋诗一首?”
曹操苦笑着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兄长说笑了,小弟不作诗多年矣。倒是兄长才学冠绝当世,不如赋诗一首,以壮情怀!”
袁绍微微唏嘘,心中感慨万千。有时候,位置真的会决定胸怀。曹操如今的处境,确实难以拥有横槊赋诗的壮志豪情。他笑了笑,朗声道:“那为兄便献丑了——”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江风中回荡,带着几分沧桑与豪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操听着,心中不禁一震。他呢喃着“是非成败转头空”,不禁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霜雪雨,仰天长叹:“好诗啊!兄长强我太多了!”
郭嘉、荀攸等人没有曹操那般多愁善感,但他们也被这首诗深深打动。诗的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听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郭嘉向前一步,目光炯炯,语气激昂:“我等幸甚得遇主公!后世之人见此长江水,当能想起主公此诗,当能谈起我等来过!那便轰轰烈烈地在这赤壁战上一场,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荀攸、甘宁等人也被这情绪带动,纷纷附和:“对!轰轰烈烈战上一场!”
袁绍心中有些不好意思。每次当完“文抄公”,他既享受众人的仰慕,又有一丢丢当窃贼的羞愧。但此情此景,若不将这首《临江仙》吟诵出来,当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微微一笑,朗声道:“好!既然如此,那便轰轰烈烈战上一场!”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了,袁绍当即下令:“甘宁听令,明日迎战孙策!”
甘宁昂首领命,声音中带着无尽的豪情与自信:“末将领命!”
双方水军明面上的兵力差距并不大,孙策军四万,袁绍军十余万。但战船规模却不可同日而语。孙策虽有战船千余艘,但多为小船:蒙冲(艨艟)——覆牛皮装甲、开弩窗矛穴的快速突击船,用于冲破敌阵;斗舰——配备女墙、橹桨的中型战船,载士兵近战;走舸——轻便快船,用于侦察、突袭;赤马舟——极速轻舟,擅长迂回包抄。而设有望楼、旗鼓的楼船,孙策军中只有三艘。
反观袁绍一方,光是楼船就有不下千艘,斗舰、艨艟更是难以计数。战船的规模与气势,犹如两军的斗志,一触即发。
不过,孙策对此全然未放在心上。在他心中,战争的胜负绝非单纯取决于兵力多寡。袁绍于北方或许能威风八面,可他的大军大多是不识水性的旱鸭子,所仰仗的不过是荆州水军。而荆州蔡瑁、张允统领的水军,孙策他们早已交过手,在他眼中,那不过是一群只懂得驱使楼船横冲直撞的草包罢了!
翌日清晨,初升的朝阳将澄澈的天空晕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光芒洒落在广袤无垠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若无数细碎的金箔在舞动。就在这同一时刻,长江两岸的号角声如炸雷般骤然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首次交锋意在试探虚实,故而双方均未倾巢而出。孙策身披亮银色战甲,腰间佩剑寒光闪烁,亲自领军出征,身后跟着江东十虎,率领着一半兵力,战船如箭般破水而出。而甘宁这边,仿佛与孙策心有灵犀,仅带领了四分之一的水军船只,整齐列阵,严阵以待。
孙策远远瞧见对面居中的楼船上,那面绣着 “甘” 字的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不由得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他心中暗自揣度,这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无名之辈,竟也敢身居高位?今日,定要让他见识见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水战伊始,弓弩对射乃是常规开场,因此在射程之外时,相对较为安全。此刻,双方战船相距尚有四百余步。孙策正站在楼船之上,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敌方阵型,神情专注。然而,变故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只见对面甘宁所在的楼船之上,令旗猛地用力一挥,刹那间,万箭齐发,仿若蝗虫过境,遮天蔽日般朝着孙策军倾泻而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策的军队何时见过在如此远距离便发动攻击的水战箭雨?要知道,即便是素有 “小霸王” 之称、臂力惊人的孙策,全力拉满硬弓,射程也不过区区一百余步。绝大多数孙策军的将士,还沉浸在战前的紧张氛围中,尚未反应过来,便已被密集的箭雨笼罩。刹那间,惨叫声此起彼伏,中箭的士兵纷纷痛苦地扭曲着身体,坠入江水之中,一时间,落水者不计其数,江面上泛起无数水花。孙策见状,心急如焚,急忙扯着嗓子高声下令:“举盾!加速靠近!” 随着令旗急促舞动,原本紧密排列、前后衔接的船阵瞬间灵动散开,迅速摆出了孙策军最擅长的剑鱼阵。此阵巧妙非凡,战船之间错落有致,不仅能将己方战船的灵活性发挥到极致,如灵动的鱼儿般在江水中穿梭自如,还能让敌方更难以瞄准射击,大大降低被命中的几率。即便如此,在接连承受了两轮敌方箭雨的猛烈洗礼之后,双方战船之间的距离才终于缩短至一百余步。
就在孙策准备果断下令己方箭雨还击之时,袁绍军那一艘艘高大巍峨、宛如水上堡垒的楼船之上,巨大的床子弩缓缓露出了令人胆寒的狰狞獠牙。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呼啸风声,粗壮且锋利的重箭,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裹挟着毁天灭地的磅礴气势,以极快的速度划破长空,朝着孙策军的战船迅猛袭来。孙策军兵士手中的盾牌,在这些威力惊人的重箭面前,脆弱得如同薄纸一般,根本无法起到任何阻挡作用。重箭轻而易举地将盾牌连同持盾之人一同贯穿,士兵们瞬间被穿成血葫芦,场面惨不忍睹。更为可怕的是,面对这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重箭,坚固的船体竟如同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重箭重重地撞击在船体上,瞬间击破一个个巨大的窟窿,江水如猛兽般汹涌灌入,战船迅速倾斜下沉。失去船体保护、坠入水中的士兵们,瞬间陷入绝境,成为了对方弓弩手肆意屠戮的目标。他们在水中拼命挣扎,双手徒劳地挥舞着,试图抓住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口中发出绝望而凄惨的呼喊,然而,一切皆是徒劳。他们的声音很快被呼啸的风声、奔腾的江水声以及激烈的战斗声所淹没。一时间,长江之水被鲜血迅速染红,江面之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破碎的船板以及散落的兵器,一片触目惊心的惨烈景象。
楼船之上的孙策,双眼瞪得滚圆,几乎要喷出火来,怒目圆睁地死死盯着敌方战船。他紧咬钢牙,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厉声嘶吼道:“加速靠近,上船宰了他们!
若有一地名,一经提起,便能让人心中燃起熊熊战火,那无疑便是赤壁!此地水面宽逾千丈,浩渺无垠,乃是天然的水军战场。赤壁,这个名字,仿佛自带烽火硝烟,让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