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瓜分和交换

波斯战场进攻顺利,沙俄军撤退,代表着开战后的第一阶段战役结束,第二阶段的大规模战役什么时候打,要看双方的准备程度。

开战十二天以来,联盟国一直被压着打。

夏国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怎么打,从哪里打,夏国说了算。

四月一日,马德里,最先投降的伊比利亚国,此刻坐上了谈判桌。

杰里皇储和卡贝略是伊比利亚国的主要谈判代表,参与谈判的还有外交大臣和军方大臣。

夏国一方,参与谈判的两人,吴青山和王忠义。

高卢国则派出法伊为代表的团队。

本来,伊比利亚国一众大臣拒绝谈判,他们要等战争结束在一起谈。

高卢国和夏国肯定不同意,反正伊比利亚国将不存在,高卢国直接宣布吞并都可以,要走一道流程,主要是为了方便接受殖民地和堵住悠悠众口,也为了合法性。

伊比利亚代表没有拒绝的机会,在高卢国宣读条约后,让他们代表伊利比亚国签字。

在谈判前,法伊私下找卡贝略等一众官员聊过,会保证他们未来在政府中的地位,高卢国会优先任用伊比利亚官员。

有了地位和金钱的助力,卡贝略等人选择妥协。

吴青山没想到法伊这么给力,他认为伊比利亚人会拒绝签字,愤怒指责。

如此顺利,为他节省不少麻烦。

在高卢国和夏国的协作下,马德里条约正式签订。

条约关于夏国的内容如下:

一,伊比利亚国作为战败国,将加的斯和直布罗陀地区一万平方公里割让给夏国。

二,伊比利亚国将阿根庭和乌拉圭割让给夏国。

三,伊比利亚国将南非殖民地安哥拉和大莫桑比克地区割让给夏国。

四,伊比利亚国赔偿夏国五亿鹰镑战争费用。

关于高卢国的内容就简单粗暴:

伊比利亚国本土、西非及南美殖民地全部加入高卢国,成为高卢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卢国将同等对待伊比利亚人,不分等级,享有高卢国国民的一切待遇。

在条约的最后,有一个补充条件,那就是高卢国代替伊比利亚支付五亿鹰镑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