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进一步割裂阿三社会

这些民族敢于反抗,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有一颗不屈的心。

昭武帝看完电报,对着兵部尚书阮成说了一句:

“帝国作为亚洲的领导者,有义务也有能力带领亚洲人民脱离西方的殖民统治!”

阮成听懂了,皇帝接受了旁遮普人的投靠。

还有,皇帝是话里有话啊,亚洲的范围有多大?

印度、阿富汗、波斯等等都属于亚洲。

经过几年的种田,皇帝已经把目光看向了周边的西方势力,这是给自己贴...找借口呢。

而对于印度的处置方案,帝国也已经开始研究预案。

自从帝国在曼尼普尔邦允许三哥建立一个小国后,三哥看大夏的眼神就变了。

曼尼普尔苏丹国,虽然国王是三哥,但有一半的帝国血统。

缅甸宣抚司可就在边上,时间长了两地也出现了通婚的现象。

曼尼普尔的苏丹,就是帝国在缅甸宣抚司找到的一名混血。

本身他就认同自己是夏人,对帝国的认同感极大,这才让帝国把他扶上王位。

当上苏丹的他,完全把曼尼普尔的朝政交给了大夏顾问。

所以,曼尼普尔虽然没有进入帝国的朝贡体系,但实际就是帝国统治。

俗话说的好,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

曼尼普尔的三哥回忆一下被牛牛统治的经历,现在再对比一下大夏!

卧槽~ 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是个人了!

因为当地的宗教人口占比,信仰YSL的民众较多,所以才叫苏丹国。

但印度教徒也有一些。

别的不说,曼尼普尔国内的印度教徒,已经把夏人归纳到了刹帝利一级。

按照种姓制度,印度教一般把人分为婆罗门(宗教领袖)、刹帝利(行政军事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看到曼尼普尔当地的印度教徒如此识趣,锦衣卫黑冰司还推了一把。

他们通过收买、恐吓等各种手段,拉拢曼尼普尔当地的印度教领袖。

然后就是各种篡改教义,夏人是刹帝利没问题,但夏皇必须超越婆罗门。

咋办呢?从宗教入手。

按印度神话的说法,梵天创世,之后世界诞生了代表维护和毁灭的两种力量。

这两种力量又化身成了毗湿奴和湿婆。

虽然在印度教,湿婆是最受崇拜的神,但他毕竟代表毁灭。

那就当一个毗湿奴的化身吧,毗湿奴本身就有世界之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