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几次驶过提前设置好的障碍和堑壕!
看着一路坦途的“狼獾”,军方人员两眼放光。
昭武八年式“狼獾”轻战车
自从机枪配堑壕在帝国手中发扬光大,世界各国陆军都开始学习这个战术。
这让帝国的参谋们很是头疼。
自己用好用,别人用我们该怎么办?
突破堑壕防御一直是帝国兵部的首要课题。
为了配合兵部的奇思妙想,兵械司还鼓捣出了霰弹枪!
霰弹枪并不是帝国发明,而是1836年法国枪械世家卡西米尔.里福瑟发明的。
看!又是悲催的高卢鸡。
里福瑟双管霰弹枪,首次采用了“整装弹药”+“横针击发”+“后装填式”的组合设计,
甚至其“整装弹药和横针击发”都是自创的招式,并且还以“膛尾闭气”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后装型枪械”的问题,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枪械和现代霰弹枪的起源”。
但因射程近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一般作为民间猎枪使用。
兵部琢磨如何突破堑壕的时候,只想到小部队渗透策略。
渗透部队必须是精锐,还要配备适合近距离堑壕战的武器。
单靠手枪、刺刀、手榴弹是没戏了,所以,兵械司立马注意到了霰弹枪。
这玩意一喷一大片,射程近怎么了?很适合在狭小的堑壕里作战。
于是,昭武五年式“雷雨”霰弹枪诞生了。
皇帝得知后,没有评价兵部对突破堑壕的策略对不对,反而命令兵械司开始生产“雷雨”用来配备部队。
皇帝知道,不单单是堑壕,就连巷战,霰弹枪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回忆着往事的昭武帝,被机枪和炮声唤回思绪。
只见两辆“狼獾”,停在原地,不断对着远处的靶子攻击。
机枪就不说了,20炮的威力也不弱,远处的靶子直接被轰的四分五裂。
打了一阵,两辆“狼獾”开始转向,一边行驶一边转动炮塔继续攻击目标。
接下来,一队士兵拉着几挺重机枪,对着“狼獾”就是一阵狂风暴雨。
当然屁事没有,但防炮性能还有些差强人意,所以就不用实验了。
不过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小口径炮都无法击毁“狼獾”。
这才是现代坦克该有的作用,行进击发、装甲厚实。
“好!深得朕心!”
昭武皇帝也禁不住出声夸奖道。
身后的一众“兵油子”,早就看出了“狼獾”在战场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