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赫茨尔退求其次,先找英国人说说。
经由英国人的嘴传出去,先看看欧洲各国的反应。
最重要的是看看大夏的反应。
帝国要是不反对还有点兴趣,赫茨尔下一步就会接触帝国高层。
如果帝国不感兴趣也不反对,赫茨尔还是不敢上门。
退一万步说,帝国反对,吴克兰又不是帝国说了算。
那是二德子的小弟,虽然现在快变红了。
但也能有个安身之所啊。
这就是赫茨尔的小算盘。
......
“沈从,赫茨尔的复国组织和米利坚的油太人有没有联系?”
皇帝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
“回陛下,两边应该没联系,或者说有联系,却没联系起来。”
“详细说说......”
随着沈从的介绍,皇帝也搞明白了米国油太资本对复国组织的态度。
支持,但不加入。
米利坚的建立,背后一直有油太人的身影。
这批油太人,是想建立一个自己掌控的国家。
经过两百来年,这个目标算是基本完成了。
他们和复国组织那帮人不一样。
赫茨尔他们要建国,而且必须在应许之地。
所以,早在10多年前,赫茨尔就找过米国人。
米国财团们答应提供资金和必要的外交支持。
但不想加入赫茨尔他们。
只想待在米国享福,毕竟奋斗了几代人。
皇帝思考着背后的各种因素。
胡军席也在思考,并且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陛下,赫茨尔为什么选择在吴克兰建国?”
“欧洲各国能答应?德国人能答应?”
“赫茨尔不至于着急到随意选择,既然提出,就要考虑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听到胡军席的提醒,皇帝脑海中转了一圈,想到了一些其他问题。
“胡爱卿,吴克兰地处东欧,又是资本主义国家和苏L的分界线。”
“现在,因为德意志国内的问题,这些独立的东欧国家发生了左倾。”
“你说欧洲各国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安一个永远不会变红的人在这里?”
胡军席皱着眉头,终于明白赫茨尔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