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蓝玉被咱给剥皮揎草了?

“既然朱大叔想听,那我就细细告诉你。”

黄轩看着手机查到的资料,道:“咱们先说这个黄子澄,祖籍江西分宜,明朝洪武十八年的进士第三名,哦,就是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修撰,伴读东宫,累官太常寺卿。”

“黄子澄幼年跟着名师欧阳贞学习,长大后又跟着周与学学习,洪武十七年成为贡生进入太学院读书。”

“关于黄子澄,还有个民间传说。”

“哦?不知是何传说。”

朱元璋习惯性的想要伸手端茶杯,结果端了个空,只好佯装摸了摸鼻尖。

“说是这黄子澄原本考中的是状元,殿前朱元璋问他年龄多大了,老家是哪里的,黄子澄太过激动,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朱元璋不喜欢这人唯唯诺诺的性格,于是就把他改为第三名。”

朱元璋听闻,不由得轻视的说道:“得意忘形又忘乎所以,的确不讨人喜欢。”

黄轩则是摇了摇头,不认同道:“朱大叔可千万不要这样说,黄子澄能力是有的,要不也不会在那么多的考生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只是嘛!”

“此人学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积累的也是前朝的知识,理论治国有一套,就是太过理想化了,没有结合实际,就拿削藩来说,基本上是他一人之力主导的。”

“想法是好,就是没想过那些藩王不同意削藩,会发生什么不可掌控的情况。”

黄轩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讲道:“其次,这齐泰,本名叫齐德,溧水人士,也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在朝廷担任过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位。因其他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老朱赐名“泰,这才改名为齐泰。”

朱元璋点头,表示让黄轩继续。

“至于这方孝孺,那可是明朝着名的学者、文学家、思想家。”

“方孝孺在老朱还在世的时候,并未在朝廷担任官职,只是被授予汉中教授,天天给学生讲课。不过他的父亲,方克勤在洪武年间曾任山东济宁知府。”

“这方克勤人不错,在位期间,奉公守法,做过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由于洪武九年的空印案的牵连,被老朱给砍了。”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在吴沉、揭枢的推荐下,才进入老朱的视线,并非常受老朱的重视。”

听到黄轩对方克勤的评价,朱元璋老脸一红。

尽管他知道当初空印案牵连的官员中,有不少是冤枉的。

在当时的情况,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人。

只有杀得官员害怕,他们才会记得有一把大刀时时刻刻悬在自己的头上,他们才会奉公守法,才会老老实实为百姓办事。

所以,朱元璋并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