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低语与叽喳

加勒比海,毗邻哥伦比亚大陆东部的三个国家,素有“世上最危险的海域”之称。

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船只失踪的消息,这片海域的恶名也就不胫而走。

事实上,加勒比海频发的海难事故,成了杂志记者们最爱的题材之一。

因为这实在是太容易糊弄了。

每当截稿日期临近,版面却空空如也的时候,编辑就会吩咐无所事事的记者写一篇关于加勒比海失踪事件的特稿。

于是,记者便会翻阅最近的失踪船只名单,找到一家评分不错的餐馆附近居住的船主。

然后以出差的名义前往该地,公款吃喝玩乐一番后,再把之前写过的加勒比海失踪事件的旧稿子拿出来,将船名和货物名称改头换面一番,便交差了事。

由于编辑部和记者们每月都重复着这种伎俩,以至于竞争对手嘲讽他们的杂志为“月刊加勒比海”。

而这次,他们竟然刊登了一篇名为《关于加勒比海失踪事件的误解》的特稿,这倒算得上是一次机智的反击。

文章解释说,加勒比海被误认为危险海域有两个原因。

一是可及性。

像“禁地萨尔加索”这种真正危险的海域,人们根本无法靠近。

即使在数百公里之外,也能看到直插云霄的巨大触须在海面上翻滚。

正因为人们对此地避之不及,所以才鲜有事故发生。

二是发生频率。

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

由于横亘大陆中部的西马德雷山脉的存在,大陆东部和中部之间的贸易大多依靠海运,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加勒比海正是这片海运网络的中心。

船只来往频繁,事故自然也就多了。

撰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位着名的自由撰稿人,他以精确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闻名,总能挖掘出大小事件背后的真相。

由于他的这篇文章,杂志记者们有一段时间没法再写加勒比海失踪事件的特稿,也失去了顺带公款吃喝的机会。

虽然这只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趣事,但一些心思缜密的人却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这位自由撰稿人原本准备的稿子是关于“加勒比海的海盗与商会官员勾结,以及背后操纵的伏都教”的。

但他突然改变了方向,写了一篇加勒比海其实比想象中安全得多的文章。

觉得事有蹊跷,便有熟人联系了他,结果却得知他的房子不久前因为煤气灯爆炸事故而被烧毁,这让他们不寒而栗。

这位记者最好的朋友也同样感到恐惧。

但他的原因与其他人不同。

记者在躲避伏都教的威胁时,将一些资料托付给了他。

可就在他与伏都教的人约定好交易日期的前一天,这些资料竟然不翼而飞了。

到底是谁偷走的?

难道是朋友察觉到了我的意图,偷偷把资料拿回去了?

还是伏都教的家伙不想付钱,所以潜入我的房间偷走了资料?

就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几公里外一家咖啡馆的露台上,猎犬玛尔斯正一边喝着加冰的啤酒,一边翻阅着到手的资料。

和其他侍奉“戏谑之神”西奈菲克斯的魔导师一样,玛尔斯也是情报收集和追踪方面的专家。

西奈菲克斯是一位喜好流言、名声和闲话的魔神。

他赐予自己的信徒漫步于他花园的权利。

那座花园正是“低语之园”。

那里回荡着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各种窃窃私语。

玛尔斯通常通过那里收集情报并追踪其源头。

但有时,像这样亲自潜入现场获取情报反而更有效率。

因为从低语之园获取的信息量过于庞大,“低语”和“叽喳”也难以区分。

“低语”和“叽喳”是西奈菲克斯魔导师之间使用的暗语。

前者指的是有价值的信息或事实,恰似神只的低语,后者则是指无价值的信息或谎言,宛如虫子的叽喳。

“叽喳是浪费生命!”

玛尔斯一直将导师的这句教诲奉为圭臬,并将沉默视为美德。

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啤酒,在刺眼的阳光下将信息逐一记入脑海,从不轻易开口说一句废话。

玛尔斯注意到记者调查的资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疑似伏都教总部的岛屿。

被确定为伏都教核心成员的干部。

以及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渠道。

阅读完所有文件后,玛尔斯进入了低语之园。

他只需静静地闭上眼睛,将精神投射到那里。

在那里,他仔细审查了从记者的资料中获取的信息。

大部分都是事实。

不愧是能力出众的记者。

玛尔斯心想,等以后有时间,一定要读读他写的其他文章。 然后他站起身来。

他的行动比平时要急促一些。

因为他侍奉的贝格森商会主人,暴露在了伏都教的阴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