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唐僧听后暗自高兴。又好奇地问道:“刚才那只老虎看见你,为什么一动不动,任由你打它呢?”悟空自信满满地说:“师父,实话告诉你吧,别说只是一只老虎,就算是一条巨龙,看到我也得恭恭敬敬的。我老孙有降龙伏虎的本领,还有翻江倒海的神通。我能通过观察外貌和声音来判断情况,还能变大到填满整个宇宙,缩小到比一根毛发还要微小。我的变化无穷无尽,隐藏和显现都难以预测。剥下这张虎皮对我来说算什么难事?等遇到真正困难的地方,再展示我的真本事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藏听了这话,更加放心地赶路,催促马快走。师徒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沉。

只见:灿烂的余晖斜照着大地,天边和海角飘来了归巢的云彩。千山万壑中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栖息地,成群结队地飞回树林。野兽们成双成对地回到巢穴,一群群地聚集在一起。一弯新月冲破了黄昏的黑暗,无数颗星星闪烁着光芒。

行者说:“师父,快走吧,天快黑了。那边树木茂密,可能是有人家的庄子,我们早点去借宿吧。”三藏于是催马快走,径直向庄子走去。

到了庄院前,三藏下马,行者放下行李,走上前去,大声喊道:“开门!开门!”里面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出来,哗啦一声打开了门,看到行者这样凶恶的样子,腰间系着一块虎皮,就像个雷公一样,吓得腿发软,身体发麻,嘴里胡言乱语地说:“鬼来了!鬼来了!”伴随着一阵惊恐的叫声,一个老者突然出现在眼前。

三藏急忙上前搀扶,安慰道:“老施主,莫要害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并非鬼怪。”老者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三藏身上,只见其相貌清奇,心中稍定。他疑惑地问道:“你是哪个寺庙来的和尚?怎么会带着这样一个恶人来到我家门前?”三藏合十行礼,答道:“我乃唐朝僧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经此地,天色已晚,故特来贵府借宿一晚,明日清晨便会离开,绝不打扰。还望老施主行个方便。”老者皱起眉头,摇头道:“你虽然是唐人,但这个恶人绝非唐人。”

悟空闻言,怒声喝道:“你这老头儿真是有眼无珠!唐人乃是我师父,我便是他的徒弟!我可不是什么‘糖人、蜜人’,而是赫赫有名的齐天大圣!你们这儿的人也有认识我的,我以前见过你。”老者惊讶地问:“你在哪里见过我?”悟空冷笑一声,说:“你小时候可曾在我面前扒过柴?又可曾在我脸上挑过菜?”

老者听了孙悟空的话,顿时怒不可遏地反驳道:“这厮简直是信口胡诌!你住在哪里?我又住在哪里?我会到你面前去扒柴、挑菜吗?”孙悟空见状连忙解释说:“我的儿子可没有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我是谁了吗?我就是被困在这两界山石匣里的大圣呀。你再仔细看看。”

听到这里,老者才恍然大悟,说道:“你看起来确实有点像他,但你究竟是如何从石匣中出来的呢?”孙悟空于是把菩萨劝善,让自己等待唐僧揭开帖子以脱身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那位老者。老者听后立刻恭敬地下拜,并邀请唐僧进入屋内。接着,他呼唤老妻和儿女们前来相见,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一讲述给他们听,众人听闻后都感到非常高兴。随后,老者吩咐准备茶水招待。

喝完茶后,老者好奇地询问孙悟空:“大圣啊,你也已经有一定岁数了吧?”孙悟空反问道:“你今年多大了?”老者回答说:“我已经活到一百三十岁了。”孙悟空笑着说:“那你比我年轻多了,我可是你的重子重孙辈呢!至于我出生的确切时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我只知道,在这座山脚下,我已经度过了五百多年的时光。”

老者说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我曾经听我家祖公公说过,这座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镇压着一只神猴。一直到现在,你才得以脱身。我小时候见到你的时候,你头上长着草,脸上沾满泥土,倒也不害怕你;可现在你的脸上没有了泥土,头上也没有了草,却似乎变瘦了一些,腰间还裹着一块大虎皮,看起来跟鬼怪没什么两样啊!”一家人听到这样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位老人很贤惠,立刻让人准备斋饭。吃完饭后,悟空问道:“你们家姓什么?”

老者回答道:“我们家姓陈。”三藏听了这话,马上走过来拱手说道:“老施主,原来您和我是同族啊。”行者好奇地问:“师父,你姓唐,怎么会和他是同族呢?”三藏解释道:“其实我本来也姓陈,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只是因为我大唐太宗皇帝赐予我御弟三藏的称号,所以我便以唐为姓氏,因此才有了唐僧这个名字。”那位老者听说他们同姓,更是喜出望外。

行者说道:“老陈啊,我们打扰你家了。我已经有五百多年没有洗澡了,你能不能给我们烧点热水,让我们师徒几个洗洗澡,到时候再好好感谢你。”那个老头马上让人烧水拿盆子,点亮灯火。师徒几人洗完澡后,坐在灯下。行者说:“老陈,还有件事麻烦你一下,有没有针线借给我用一下。”

那老头回答:“有的,有的,有的。”然后叫老伴拿来针线,递给行者。行者很机灵,看到师父洗完澡后,脱下了一件白布短小直裰还没穿上,他立刻把它扯过来披在自己身上,然后把虎皮脱下来,连接在一起,打成一个马面一样的褶子,围在腰间,系上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问道:“老孙今天这样的打扮,跟昨天相比怎么样?”三藏说:“很好!很好!很好!这样看起来才有个行者的样子。”三藏接着说:“徒弟,如果你不嫌弃这件衣服破旧,就穿上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悟空唱个喏道:“多谢施主恩赐,多谢施主恩赐!”接着便去寻找一些草料来喂养白马。此时大家都已完成各自的事情,唐僧师徒和那个老人也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清晨,孙悟空早早地起床,邀请师父启程上路。唐僧穿好衣服后,吩咐行者整理床铺和行李。正当他们准备告别时,却看见那个老人早已准备好了洗脸水和斋饭。用过斋饭后,他们才动身出发。唐僧骑上白马,孙悟空在前面带路。

一路上,他们不知不觉地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晚上找地方住宿,早上继续赶路。这时已经到了初冬时节,周围景色如下:寒霜凋零了无数红叶,让整个林子显得十分消瘦;山岭上只有几棵松柏还保持着绿色。梅花尚未开放,但香气已经飘散开来;白天变得短暂,天气开始变暖,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菊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枯萎殆尽,唯有山茶花盛开得茂盛。寒冷的桥梁边古老的树木相互竞争,弯曲的山涧里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淡淡的云朵仿佛要下雪,天空一片洁白;寒风突然袭来,吹起人的衣袖,傍晚时分的寒意让人难以忍受。

师徒四人正走了很久,忽然听到路边传来一声呼哨声,紧接着跳出六个强盗,每人手持长枪、短剑、锋利的刀刃和强力的弓箭,大声喊道:“那个和尚!哪里跑!赶紧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一条命过去!”

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整个人如坠冰窖,直直地跌下马来,面色惨白,双唇颤抖,竟是不能言语。行者见状,赶忙用手扶起三藏,轻声安慰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

三藏却仍心有余悸,眉头紧蹙,说道:“悟空,你莫不是有些耳闭?他明明说教我们留下马匹、行李,你怎的反倒问他要什么衣服盘缠?”

行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道:“师父,你只管守着衣服行李马匹,待老孙与他争持一场,看是何如。”

三藏担忧地看着行者,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可是有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如何敢与他争持?”

行者的胆量原比常人要大得多,哪里容得三藏分说,只见他大踏步走上前来,双手叉腰,当胸对着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好汉,不知有什么缘故,要阻我贫僧的去路?”

那人道:“我等乃是这山中剪径的大王,亦是行好心的山主。我们的大名早已远播,想必你也有所耳闻。识相的话,早早留下身上的东西,放你过去;若敢说半个‘不’字,定叫你粉身碎骨!”

行者闻言,心中暗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听闻过列位的大名。”

那人听了,面露得意之色,说道:“你自然是不知,且听我细细道来:我等六人,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悟空听了,不禁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们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们的主人公,竟敢来挡我的路。也罢,把你们打劫来的珍宝都拿出来,我与你们作七分儿均分,便饶了你们!”

那贼闻言,顿时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他们齐声叫嚷道:“这和尚好生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还敢转来和我们要分东西!”说着,他们便抡起长枪,舞动宝剑,一拥而上,朝着行者劈头乱砍,一时间,乒乒乓乓之声不绝于耳,足足砍了七八十下。

然而,悟空却站在原地,动也不动,只当不知。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教训这六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贼。

那贼惊叫道:“好厉害的和尚!头竟然如此坚硬!”行者笑着说:“还算凑合吧!你们也打得手累了,该轮到老孙我取出个针儿来玩玩了。”那贼说道:“这和尚莫不是个会针灸的郎中变的吧。我们又没病,说什么动针的话!”

只见行者伸手从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晃,瞬间变成了一条碗口粗细的铁棒。他拿在手中,说道:“别跑!也让老孙打上一棍试试手!”这可把那六个贼吓得四散奔逃。行者迈开大步,紧紧追上,将他们一个个全部打死。接着,他剥下贼人的衣服,夺了他们的盘缠,笑嘻嘻地走过来对师父说:“师父,请继续前行吧,那几个贼已经被老孙剿灭了。”

三藏听闻悟空将那六个剪径的强徒全都打死,不禁面露愠色,责备道:“你这猴子,实在是太莽撞了!他们虽是强盗,但若将其擒获送交官府,也罪不至死。你纵然有神通手段,只需将他们击退便罢,怎可如此狠心地将他们全都打死?这无疑是无故伤人的性命,你这样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应怀有慈悲之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顿乱打?全然没有一点慈悲善良的念头!幸好此地是山野之中,无人追究此事。倘若在城市之中,倘若有人无意间冲撞了你,你便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即便能做你的辩护人,又怎能为你开脱罪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悟空却不以为意,辩解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们,他们定会打死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