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在前面带路,沙僧紧随其后,保护着师父。他们沿着大路前行,一路上哜哜嘈嘈,埋埋怨怨。八戒抱怨路途遥远,沙僧则担心师父的身体。而三藏则不断地劝解他们,让他们保持耐心和信心。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他们遵循着这句古老的谚语,每到傍晚就寻找合适的地方投宿,第二天一早又早早地起身赶路。就这样,一程又一程,长亭接着短亭,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突然,八戒抬起头,看到前方有一座宏伟的城池。他兴奋地喊道:“师父,快看!前面就是宝象国了!”
好一个美妙的地方啊:
云雾缥缈,路途遥远;此地虽在千里之外,景色却与别处一般丰富。祥瑞的雾气和香烟笼罩着,清风和明月摇曳生姿。高峻的远山,宛如展开的画卷;潺潺流淌的溪水,溅起的水花如美玉般晶莹。可耕种的田地连绵不断,充足的食物滋养着新苗。有几家在三涧弯曲处钓鱼,有一位樵夫在两峰之间采摘花椒。广阔的城市,城墙坚固;家家户户,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九重高阁如宫殿般巍峨,万丈层台似锦标般壮观。有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等,殿殿都有玉石台阶,排列着文官武将;还有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等,宫宫都有钟鼓管龠之声,消散了闺中女子的春愁。有禁苑中的鲜花,露水均匀地滋润着娇嫩的脸庞;有御沟边的柳树,微风中舞动着纤细的腰肢。在通衢大道上,也有头戴冠冕、束着腰带的人,仪态庄重,乘坐着五匹马的马车;在幽静偏僻的地方,也有手持弓箭的人,拨开云雾,射中双雕。花柳巷中,管弦楼里,春风不逊于洛阳桥的繁华。取经的长老,回首大唐,心中悲痛欲绝;陪伴师父的徒弟,在小驿站中休息,梦中也感到疲惫不堪。
众人行过了许多亭台楼阁,赏不尽这宝象国内的奇景异致。师徒三人收拾好行李、马匹,便在驿站中歇息。次日清晨,唐僧换上袈裟,手持锡杖,辞别徒弟们后,独自一人步行至朝堂门外。只见唐僧对着阁门大使说道:“贫僧来自唐朝,特来拜见大王,请求倒换通关文牒。烦请大人帮忙转达一下。”
那黄门奏事官急忙走到白玉阶前启奏道:“陛下,外面来了一个唐朝的高僧,想要拜见大王,倒换通关文牒。”国王一听,知道是来自远方的大国,而且还是个德高望重的圣僧,心中非常高兴,立刻批准,并下令召见唐僧。于是,唐僧被传唤至宫殿内。他恭敬地走上金阶,向国王行礼参拜。两旁的文武官员看到唐僧举止优雅,纷纷感叹道:“果然是上邦大国的人物啊,竟然能将礼节演绎得如此完美!”
国王好奇地问唐僧:“长老,你来我们国家所为何事?”唐僧回答说:“贫僧乃大唐子民,奉当今圣上之命,前往西天拜佛取经。来时带着通关文牒,现在来到贵国,理应更换文牒。因此才冒昧打扰,请大王恕罪。”国王听了,点头示意,表示理解,然后说:“既然有大唐天子的文书,那就拿上来看看吧。”
三藏恭敬地双手捧起牒文,缓缓展开,将其放置在御案之上。牒文上写道:
“南膳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朕以浅薄的德行,继承了伟大的基业,侍奉神明,治理百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日夜忧心忡忡。此前,因未能拯救泾河老龙,朕获罪于皇天后土,三魂七魄瞬间进入阴司,已成为无常之客。幸得阳寿未尽,承蒙冥君开恩,将朕放回阳间。朕广施善举,举办超度亡灵的法会。感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金身显现,指引西方有佛有经,可超度幽冥亡魂,使孤魂得以超脱。特此派遣法师玄奘,远行千山万水,寻求真经偈语。倘若到达西方诸国,望各国不要断绝善缘,依照牒文放行。特此牒文。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国王仔细阅读完牒文后,取出本国的玉宝,盖上花押,然后递给三藏。
三藏谢过唐王,收下文牒后,再次上奏说:“贫僧这次前来一是要倒换文牒,二是想替陛下送一封家书。”国王听后非常高兴地问:“是什么书信呢?”唐僧回答道:“陛下的三女儿百花羞公主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掳走了,贫僧偶然遇见,所以特来送信。”国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地说:“自从十三年前公主失踪以后,朝廷里的大臣们不知道被贬退了多少,宫里宫外的宫女和太监们也不知道被打死了多少。我们一直以为她只是走出皇宫后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没想到竟然是被妖怪抓走了。今天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让人伤心啊。”说完,国王便开始哭泣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藏从袖子里拿出书信呈献上去。国王接过之后,看到信上有“平安”两个字,手一下子就软了,根本拆不开这封信。于是他立刻下令让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学士很快就来到了大殿之上。大殿前面有很多文武官员,大殿后面还有皇后、妃子和宫女们,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学士拆开信封开始朗读起来。上面写着:
不孝女百花羞恭敬地向伟大的父王行礼叩拜,并向龙凤殿前的父王、昭阳宫下的母后以及朝中所有文武大臣问好:女儿有幸身在后宫,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却无法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感到非常愧疚。就在十三年前,也就是八月十五那个美好的夜晚,承蒙父王恩赐旨意,命令各宫摆宴席,共同欣赏月光美景,一起享受这个快乐的夜晚。正在欢乐的时候,突然吹来一股香气,冒出一个金睛蓝脸青头发的魔王,把女儿抓住;他乘着祥云,直接带到了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地方。我无法分辨是非对错,被妖怪凭借强大的力量欺负。他强行霸占我做他的妻子。所以我只好忍耐了十三年。生下了两个妖儿,都是妖魔的后代。说起这件事真的是败坏伦理道德,有伤风雅,不应该写成书信来玷污;但是担心女儿死后,事情就不能说清楚了。她正怀着怨恨思念着父母,没想到唐朝的圣僧也被魔王抓住了。这女子流泪写信,大胆地放手一搏,特意托付这片纸,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希望父王怜悯,派遣大将早日到碗子山波月洞捉拿黄袍怪,救女儿回国,深表感激。草率恭敬,面谈不尽。
叛逆女儿百花羞再次叩拜叩拜。
那位学士读完家书,国王大哭起来,后宫嫔妃纷纷落泪,文臣武将都感到悲伤,前前后后,没有一个人不哀伤怀念。国王哭了很久,便问两旁的文臣武将:“谁敢起兵将领,为寡人捉住妖魔,救出我的百花公主?”
国王又接连问了几遍,依旧没有一个大臣敢于回答。他们一个个像木雕一样立着,又像泥胎一样坐着,仿佛被吓傻了一般。国王心中不由得一阵烦恼,眼泪如同泉水般涌出。这时,那些大臣们才纷纷跪下说道:“陛下,请不要烦恼。公主已经失踪了十三年,一直杳无音信。如今我们偶然遇到了唐朝的圣僧,并收到了他寄来的书信,但不知道是否属实。况且,我们这些臣子都是凡人,只能学习一些兵法和武艺,用来布阵安营,保卫国家免受外敌入侵。而那个妖精却能腾云驾雾,变化无穷,我们根本无法与它正面交锋,更谈不上如何征讨救援。我听说前往东土取经的唐僧乃是上邦的圣僧,他不仅道法高深,能够降龙伏虎,而且品德高尚,令鬼神钦佩。想必这位长老一定有降妖除魔的本领。自古以来,有句话说得好:‘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所以,恳请陛下让这位长老前去降妖,救出公主,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啊!”
那国王闻言,急忙回头看向唐僧,眼中满含期待地说道:“长老如果有办法施展神通、捉拿妖怪,拯救我的孩子回到朝廷,就不必去西天拜佛取经了,可以留下来长发蓄发,我会和你结拜为兄弟,一起坐在龙床上,共同享受荣华富贵。怎么样?”唐僧听后,连忙起身恭敬地回答道:“贫僧只是略懂佛法,实际上并不擅长降妖除魔。”国王疑惑地问道:“既然你不会降妖,为什么还要前往西天拜佛呢?”唐僧无法隐瞒,只好如实相告,提到自己有两个徒弟。他向国王禀报说:“陛下,贫僧独自一人实在难以到达这里。贫僧有两个徒弟,他们善于开山辟路,过河搭桥,保护着贫僧来到此地。”国王感到十分奇怪,责备道:“你这个和尚太没有道理了。既然有徒弟,为什么不让他们和你一起进宫来拜见朕呢?如果他们到了朝中,即使没有特别满意的赏赐,也必定会有相应的斋饭供应。”唐僧回答道:“贫僧的徒弟相貌丑陋,不敢轻易进入宫廷,恐怕会惊吓到陛下您的龙体。”国王笑着说道:“你看看你这和尚说的话,难道朕还会害怕他不成?”
三藏听后赶忙说道:“不敢说呀!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叫悟能八戒。他长得长嘴獠牙,还有刚鬃扇耳,身体粗壮肚子又大,走路时带着风声。而我的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长得身高一丈二尺,手臂宽阔,脸色像蓝色颜料一样,嘴巴像血盆大口,眼光闪烁,牙齿排列整齐如同钉子。他们都是这样的长相,所以我不敢随便带他们进宫面圣。”国王听到这话后说道:“既然你已经把他们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我了,我又怎么会害怕呢?传旨下去,让他们进宫来。”随后便派人拿着金牌到馆驿去邀请他们。
那呆子听到有人来请,就对沙僧说:“兄弟,你看我说什么来着,现在你知道下书的好处了吧。肯定是师父给国王下了书,然后国王说:‘送信的人不能怠慢,一定要好好招待他’。因为他也知道咱们的食量,担心我们吃不饱,所以特意派了使者拿着金牌来请我们进宫。大家可以一起吃顿饭,明天再继续赶路。”沙僧回答道:“哥哥,既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我们还是先过去看看再说吧。”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