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到了这个时候孙悟空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撞进洞里,然后朝着上面跪下来说道:“奶奶给您磕头了。”

那妖怪说:“我的乖儿子,快起来吧。”孙悟空心里暗自想道:“好啊,好啊,好啊!这一声叫得还真是亲切呢!”老妖怪又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孙悟空回答说:“我来自平顶山莲花洞,承蒙两位大王下命令,派我来请奶奶您去吃唐僧肉;还让我带着幌金绳,准备捉拿孙行者。”老妖怪听了非常高兴地说:“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于是就吩咐人把轿子抬出来。孙悟空说:“我的天哪!原来妖怪也要坐轿子!”只见后面的厢房立刻有两个女妖怪,抬出了一顶用香藤编织的轿子,放在了门外,并挂上了青色的绢纬幔帐。老妖怪站起身走出洞穴,坐到了轿子里面。后面还有几个小女妖怪,手里捧着梳妆用品,端着镜子架子,提着毛巾,托着香盒,跟随着左右伺候。那老妖怪对她们说:“你们过来干什么?我要去自己儿子家,难道还怕那里没有人伺候吗?需要你们在这里殷勤地讨好我?都给我回去!关好门在家里看着!”

那几个小妖果然都回去了,只剩下两个抬轿的。老怪问道:“那差来的家伙叫什么名字?”行者连忙应声道:“他叫巴山虎,我叫倚海龙。”老怪说道:“你两个在前面走,给我开路。”行者心中暗想:“真是晦气!真经还没拿到,却先来给他当差役。”但又不敢违抗,只好向前引路,大声吆喝着。

走了大约五六里远,他便坐在石崖上。等那抬轿的到了,行者说道:“稍微歇息一下如何?压得我肩膀疼啊。”那小怪哪里知道什么诀窍,就把轿子停了下来。行者在轿后,从胸脯上拔下一根毫毛,变成一个大烧饼,抱在怀里啃了起来。轿夫问道:“长官,你吃的是什么?”行者回答道:“不好说啊。走了这么远的路,来请奶奶,也没给点儿赏赐,肚子饿了,我原本就带着干粮,等我吃一些再走。”

轿夫们说道:“给我们一些吃的吧。”行者笑着回答:“来吧,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计较呢?”然而,那小妖却不知好歹,围着行者,想要分他的干粮。行者见状,立刻掣出金箍棒,狠狠地一挥,一个小妖被打得稀烂,另一个擦着边的,虽然没死,但也哼哼唧唧地叫着。

那老怪听到有人哼哼,便从轿子里伸出头来查看。行者趁机跳到轿前,当头一棍,直接在轿子上打出了一个窟窿。老怪的脑浆迸流,鲜血直冒。行者将他从轿子里拖出来一看,原来是个九尾狐狸。

行者笑着说:“你这作恶的畜生,还敢叫什么老奶奶!你既然叫老奶奶,就应该尊称我为上太祖公公才对!”说罢,行者好不欢喜,将那幌金绳搜了出来,笼在袖里。他自言自语道:“那泼魔纵然有手段,如今这三件宝贝可都姓孙了!”接着,行者又拔下两根毫毛,变作一个巴山虎和一个倚海龙,再拔两根毫毛变作两个抬轿的。而他自己则变作老奶奶的模样,坐在轿子里。最后,行者让众人抬起轿子,沿着原路返回。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莲花洞口。那毫毛变化成的小妖,都在前面喊道:“开门!开门!”里面有把门的小妖,打开门问道:“巴山虎、倚海龙来了?”毫毛回答道:“来了。”“你们请的奶奶呢?”毫毛用手指着说道:“那轿子里的不就是吗?”小怪说道:“你先等一下,等我进去先禀报一声。”于是,小怪进去报道:“大王,奶奶来了。”两个魔头听闻,立即命令手下排好香案来迎接。行者听到这里,暗自高兴道:“真是幸运啊,也轮到我来扮演别人了!我先变成小妖,去请老怪,给他磕了一个头;这次我变成老怪的母亲,他肯定会行四拜之礼。虽然不算什么,但好歹也能赚他两个头!”

好一个神通广大的大圣,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下轿子,从容地抖了抖衣服,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那四根毫毛收在身上。那看门的小妖见状,赶忙将空轿抬入门里。而大圣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他那娇娇啻啻、扭扭捏捏的模样,活脱脱就像那老怪的举止,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一进洞府,只见大小群妖纷纷跪地迎接。一时间,鼓乐齐鸣,箫韶悠扬,整个洞府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博山炉里,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大圣径直走到正厅中央,面南而坐。那两个魔头见了,连忙双膝跪倒,恭敬地朝上叩头,口中高呼:“母亲,孩儿给您拜揖了。”大圣微微一笑,说道:“我儿快快起来吧。”

却说那猪八戒被高高地吊在梁上,忽然哈哈地笑出了声。沙僧见状,不禁问道:“二哥,这是怎么了?好端端地竟吊出笑来了!”八戒笑着回答道:“兄弟,我这笑可是有缘故的。”沙僧好奇地追问:“什么缘故?”八戒笑嘻嘻地说:“我们原本还担心是奶奶来了,要把我们蒸了吃;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奶奶,而是旧话来了。”沙僧一脸茫然,问道:“什么旧话?”八戒大笑道:“弼马温来了。”沙僧更加疑惑了:“你怎么认得是他?”八戒得意地说:“你看他弯下腰,叫‘我儿起来’,那后面不就露出猴尾巴了嘛。我比你吊得高,自然看得更清楚些。”沙僧连忙说道:“先别说话,听听他要说什么。”八戒点头道:“正是,正是。”

小主,

那孙大圣神态自若地坐在中间,面带微笑地问道:“我儿,请我来有何事干?”魔头赶忙恭敬地回答道:“母亲啊,连日来儿等多有失礼,不曾好好孝顺您。今早愚兄弟有幸拿得东土唐僧,不敢擅自享用,特意请母亲前来,将这唐僧献与您,好蒸了与母亲吃,以求延年益寿。”行者听了,眼珠一转,说道:“我儿,唐僧的肉,我倒是不吃;我听闻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是美味,可割将下来整治一番,我好下酒。”那八戒在一旁听见,顿时慌了神,叫苦不迭道:“遭瘟的,你竟然是来割我耳朵的,我若喊出来,那多不好听啊!”

噫!只因为呆子那一句通情话,竟让猴王变化的风被识破了。就在此时,有几个巡山的小怪和把门的众妖,全都惊慌失措地撞了进来,大声报道:“大王,祸事了!孙行者打杀了奶奶,他假扮成奶奶的模样来了!”那魔头听闻此言,哪里还容得下分说,立刻掣出七星宝剑,朝着行者的脸狠狠劈砍过去。

好大圣,反应极为迅速,将身子轻轻一晃,只见满洞顿时闪耀起耀眼的红光,他预先就逃走了。像这般神奇的手段,着实令人惊叹不已,也十分有趣。正所谓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这一下可把那老魔头吓得魂飞魄散,众群精也都惊恐地咬着手指,摇头不已。

老魔开口说道:“兄弟啊,把唐僧与沙僧、八戒、白马以及行李,都送还给那孙行者吧,就此关闭这是非之门。”二魔回应道:“哥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施展这计谋,才将那和尚都给摄了过来。如今像你这般惧怕孙行者的狡诈,就全都送去还给他,这真可谓是畏惧刀剑之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呢?你且先请坐下,不必恐惧。我听闻你说孙行者神通广大,我虽与他有过一场会面,却未曾与他比试一番。去取来我的披挂,等我去与他交战三个回合。倘若他在三个回合内胜不了我,唐僧依旧是我们的盘中之食;要是三战我都不能战胜他,到那时再送唐僧与他也不迟。”老魔说道:“贤弟所言极是。”于是下令:“去取披挂来。”

众妖齐心协力地抬出了那身华丽的披挂,二魔则仔细地整理完毕。他手握宝剑,大步走出门外,高声喊道:“孙行者!你往哪里走了?”此时,大圣早已身在云端之中,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急忙回头查看。原来,那正是二魔。

你瞧他的打扮,真是威风凛凛:头戴一顶凤盔,仿佛能抵御腊月的严寒;身披战甲,闪耀着镔铁的光芒。腰间系着的是坚韧的蟒龙筋,粉皮靴上的梅花褶更是增添了几分英气。他的面容犹如灌口的活真君,相貌与巨灵神别无二致。七星宝剑被他稳稳地握在手中,怒气冲天,威风凛凛。

二魔高声喝道:“孙行者!快快还我宝贝,还有我的母亲!否则,我绝不放过你,也不会让唐僧继续取经!”

大圣忍不住破口大骂:“你这不知死活的妖怪,竟然敢认错你孙外公!趁早把我师父、师弟、白马和行囊送还回来,再给我些盘缠,让我继续往西赶路。倘若你敢说半个‘不’字,就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去吧,也省得你外公我动手!”二魔听了,气得火冒三丈,立刻驾起云雾,跳到空中,挥舞着宝剑向大圣刺来。大圣毫不畏惧,举起金箍棒迎面招架。

他们两个在半空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双方都难掩心中的兴奋;将遇良才,正好可以大展身手。只见那两员神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就像南山的老虎在争斗,北海的蛟龙在搏斗。蛟龙争斗时,鳞片闪耀着光芒;老虎搏斗时,爪子和牙齿纷纷掉落。爪子和牙齿像银钩一样洒落,鳞片像铁叶一样闪耀。这一个招式变幻无穷,有千般解数;那一个来来往往,没有半点空闲。金箍棒离二魔的头顶只有三分距离,七星剑向着大圣的心窝只差一步之遥。那个的威风让斗牛都感到寒冷,这个的怒气比雷电还要凶险。

他二人激战了足足三十回合,依旧难分高下。

行者心中暗自欣喜:“这妖怪倒也有些本事,竟能与俺老孙的金箍棒缠斗这么久!我已从他那里夺得了三件宝贝,却还在这里与他苦苦厮杀,岂不是浪费了我的时间?不如用葫芦或净瓶将他收了,岂不是更好。”但他又转念一想:“不妥,不妥,常言说得好:‘物随主便。’倘若我叫他,他不应答,那岂不是白费力气?还是用幌金绳套住他的头吧。”

好一个神通广大的大圣,只见他一只手挥舞着金箍棒,稳稳地架住了魔头的宝剑;另一只手则迅速地将那根神奇的绳子抛起,只听“刷喇”一声,便精准地扣住了魔头。原来,这魔头的绳子有着紧绳咒和松绳咒之分。若是扣住了别人,只需念动紧绳咒,对方就会被紧紧束缚,难以挣脱;而若是扣住了自家人,念动松绳咒,便不会对其造成伤害。这魔头认出了这是自家的宝贝,当即念起了松绳咒,绳子顿时松动,他轻易地便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