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饱经风霜而不改其心,历经风浪而不改其志

洛神教那些人为了让他乖乖听话,逼迫他做了许多惨无人道的事情,将他的心态变得扭曲。

可吴秀才毕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内心深处始终保存着最后一丝丝怜悯。

他杀过很多人,折磨过很多人,可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厌恶这一切,排斥这一切。

曾经更是为了一个幼童,一度与其他洛神教徒发生了争执,最后杀了对方。

他也因此受到了洛神教最严厉的处罚。

或许是因为他这种性格,洛神教始终没有将他当做核心人物来培养,最后,监视张家村的任务,就落在他的头上。

当然,这些年他也并非什么事都不用做。

有时候洛神教会让他就近执行一些任务。

“从他执行过的任务来看,这个洛神教,倒不像是个邪教那么简单,有些事情做的,更像是一个杀手组织。”姜峰心中沉吟。

他很清楚,这个世界肯定不止一家‘黑雪’。

“倒是没想到,这吴秀才当年,竟也是江州书院的学子。”

若非被洛神教掳走,或许吴秀才凭借神通者的身份,还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将吴秀才的一些情报透露给张彪后,姜峰便打算回去向萧凌雪禀报。

至于是否将探查灵魂记忆的手段施展在李方溯身上,那就看萧凌雪的决定了。

“等等。”

就在姜峰准备转身离开时,张彪却忽然叫住了他,并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这是我的一点心得,或许对你有用。”

“心得?”

你折磨人还折磨出心得了?

姜峰接过册子直接塞进胸口,随口说道:“等办完案子我再看看。”

……

望江阁。

稠人广众,车马骈阗。

阁楼内,第五层。

一张圆石桌旁,坐着四位老者,其中三位老者身后,分别站立着一位青年文人。

小主,

除了文院长外,其余三位老者也是旁边州郡书院的院长,皆是博通经籍,学富五车,名闻天下的读书人。

就拿雍州书院的戴伯伦院长来说。

戴院长虽已年过花甲,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可他成名已久。

年轻时曾外出游学,行至玉门关外的无边城,恰好边境大军与蜀国发生大战,一度被敌军困于城内。

他不顾自己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拿起兵器就加入了保护城池的队伍中。

更是当场留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千古名句,成为当代年轻人忠君报国的典范。

再说冀州书院的黄文羲院长,今年五十有七,二十多年前,曾任景国翰林院学士,可仅仅做了五年,便向先帝致仕,辞官回乡,做起了教书先生。

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着有一书,起名《景儒学略》。

书中有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他曾言,自己这一生算不上功成名就。

但,君子重德而轻才。

若是一味追求功名,而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就算取得一时的功成名就,未来也必将遗臭万年。

其次,他也曾向朝廷谏言,考核学子,择选人才,应当以品德为先,才华次之,否则就算当了官,也是祸害一方百姓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