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朝闻学宫

当然,文帝此举还有另外两层含义。

其一,以文人制衡武人,削弱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也削弱了勋贵世家对朝廷的影响。

天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无法习武?

因为大部分习武的资源,都掌握在勋贵世家手中。

上等的功法,秘术,灵药……每一样都极为珍稀,普通人根本没机会得到。

而武道之路,天赋决定一个人的上限,资源决定一个人的下限。

把控着大部分资源的武将世家,不会允许有更多人的挤入他们这个阶层。

纵然是皇帝,也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在文帝之前,景国也有皇帝在国内推行武学,教百姓习武。

结果民间诸多有武道天赋的普通人,要么被世家吸纳,要么泯然于众,要么消失无踪。

其二,文帝想为天下文人,寻找一条自修伟力的道路,也为景国寻找另一条称霸天下的道路!

设想一下,如果景国找回了儒修之路,而其他国家没有……景国对比他国的优势,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自朝闻学宫成立之始,朝廷便以秋闱成绩为基准,取前三十六名学子,秘密参加朝闻学宫的考核。

并立下规矩,凡学子能顺利自朝闻学宫结业,入朝为官时,必是正五品学士起步!

要知道,文帝之前,学子哪怕入了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也只是得到七品官衔。

可若是入朝闻学宫进修三年,三年后顺利结业,出来便是五品起步!

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成为四品官员。

有关朝闻学宫的情报,姜峰以前并不知晓。

盖因每一年的朝闻宫考,以什么方式考核,考核什么内容,只有参与考核的学子知晓,并且,严禁他们宣传出去,或是私下讨论。

其次,关于朝闻学宫的消息,景国一直在努力隐瞒。

尽管如今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少,可绝不包括普通百姓。

姜峰以前在江州学院求学,都不知道还有所谓的朝闻学宫。

“每年参加朝闻宫考的学子有三十六人,可最后能够进入朝闻学宫的,仅有寥寥数人。”

“这些人被学宫录取后,对外宣称是加入了翰林院,为国修撰,可实际上都是进入学宫进修。”

姜峰翻看了不良人案牍库中关于朝闻学宫的卷宗。

这份卷宗,在不良人当中,唯有职级在副都尉级别或以上之人,才能见到。

而卷宗上关于朝闻学宫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

只知道这是一间自文帝时期便建立起来的学宫,可学宫具体的位置在哪,卷宗上并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