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宁县考四次都过,实在大出村里人的意料,在他们心里谢宁是什么人?那是烂泥糊不上墙的废物二流子,即便他现在出息了,带动了全村人挣钱,让村里不少人都不用饿肚子。
但那是经商的本事。
跟科举可是两码子。
再者,之前谢宁虽闹着读书,但他被私塾给撵回来了啊!
县考说考就考不说,还一次四场考试全过。
这是什么概念?
连从前的废物蠢货,都能一飞冲天,那是不是只要不是缺心眼的孩子,都有机会走科举这条路。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村里人现在不光是地里能出庄稼,还能在谢宁家里挣钱,不出村不用出去收气不说,挣来的钱比在城里卖苦大力挣的多太多了,既然谢宁这样一个从前谁都不看好的二流子都能考科举,那他们手里有了余钱了,是不是也可以供自己的孩子读书。
哪怕最后考不中秀才举人,能识文断字,上城里当个账房也比土里刨食强太多了。
村里人心浮动,一时间都因为谢宁考科举的举动,心底里隐隐对未来升起了希望,但有些人却因为谢宁连续参加了县考五场考试彻底坐不住了。
谢耀祖焦急地跟爹娘拍着桌子,“不是说他谢宁考不上吗?这怎么连续五场都有他!”
谢老二蹲在门槛上闷头抽旱烟,一张脸臭得跟吃了二斤屎一样。
周氏也是满脸愤恨,“指定有猫腻,他那个蠢笨脑子怎么可能就连续考了五场!娘不信他能最后能考上廪生,儿子你别急!等过两天县考放榜了,他一定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
谢耀祖急的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其实谢宁连过四场县考,他都没觉得他能真的考上。
最让他紧张心里没底的是,谢宁在府衙门前做的那首诗!
那首诗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虽然简单明了,但但凡读过书的都知道,若非是作诗功底了得,怎能在一时之间脱口而出一手佳作,用来回击旁人。
这样的才思敏捷,别说谢耀祖他自己没有。
便是他认识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没有!
“难道我还要等他落榜了,才能让他拿钱来供我读书!”
谢耀祖嚷嚷开来,“爹娘,你们不是说,一早就去谢宁那里打探清楚了吗?他肯定会拿钱来供我上学!”
谢老二和周氏,在这里撒了谎,他们家实在是拿不出丁点钱来了,之前他们去谢宁家,是想探探口风,哪怕能从谢宁那里借来点钱呢,缓缓燃眉之急也是好的,但到了谢宁家,一院子的人,多少双眼睛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