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宁谋变:王府内外的暗潮涌动

处理完事务,天色已晚。朱权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内宅,刚进院子,就听到小世子朱盘烒欢快的笑声。“爹爹,你回来啦!”朱盘烒看到朱权,立刻跑过来扑到怀里。朱权笑着抱起朱盘烒:“烒儿,今天听娘亲话了吗?”“我可听话了,娘亲还教我识字呢!”朱盘烒奶声奶气地说。

这时,王妃张氏走出来,微笑着说:“王爷,你回来了。今天忙了一天,累坏了吧?”朱权看着张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你和烒儿在,再累也值得。对了,今天安排了些事务,应对如今复杂局势,还得徐徐图之。”张氏听后,点头赞同:“王爷深谋远虑,局势复杂,一切还是以稳为主。”

两人正说着,桃夭走过来:“王妃,奴婢今天在民间打听到,有位李郎中医术高明,常免费为百姓看病,口碑极佳。”张氏心中一喜:“哦?竟有这样的人。桃夭,你可知道他住在哪里?明日你带我去拜访他,邀请他来王府的义诊坐诊。”“是,王妃。奴婢这就去打听李郎中的住址。”桃夭说完,便转身离去。

用过晚膳,朱权和张氏陪着小世子朱盘烒玩了一会儿,便哄他入睡。看着小世子熟睡的面庞,朱权和张氏心中充满幸福和温暖。

第二日清晨,朱权早早起身,前往书房处理政务。刚坐下,王府长史周怀瑾便呈上一份兴办书院的筹备方案。“王爷,这是兴办书院的筹备方案,请您审阅。”周怀瑾恭敬说道。

朱权接过方案仔细审阅,沉思片刻后说:“周长史,这份方案不错。兴办书院虽非绝对敏感之事,但如今朝中对藩王一举一动极为关注,且我们当下精力主要放在应对复杂局势与稳固大宁根基上。你先将这些筹备事项妥善记录,待局势稍缓,我们再详细研讨。届时,不仅要兴办书院,还要广邀各方贤才,为大宁培养栋梁,提升大宁的文化底蕴与人才储备。”周怀瑾微微有些失望,但还是应道:“是,王爷。下官明白。”

周怀瑾离去后,朱权又思考如何加强大宁军事防御。他叫来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叮嘱道:“如今陛下身体欠佳,朝中局势不明,咱们大宁的军事防御至关重要。陈亨,边境关卡的巡逻和警戒力度不可松懈,组织士兵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变能力,但也不要轻易与北元小股部队发生冲突,避免引发大规模战事。如今虽有小股北元骑兵骚扰,但切不可主动出击,以免被朝中某些人指责为挑起事端。刘真,城防工事的修缮工作继续,优化工事布局,提升防御能力,不必过于张扬,暗中加紧进度即可。卜万,侦察部队务必小心行事,不仅要摸清北元骑兵的动向,还要关注周边潜在威胁,建立情报网络,确保消息灵通,千万不可暴露行踪。咱们大宁的安危,全系于你们身上,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挑选精锐士兵,组成秘密训练小队,在隐蔽地点进行高强度、针对性的战术训练,提升他们的单兵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为避免朝廷察觉,秘密训练小队以日常围猎、农事劳作作为掩护。白天,士兵们分散在周边村落,参与农事,帮助百姓劳作,熟悉地形;夜晚,在山林深处的隐秘营地进行训练。对外宣称是为了保护大宁周边百姓安全,防范山林中的猛兽,如此一来,既能提升军队实力,又不易引起朝廷怀疑。不过,若朝廷有任何风吹草动,对藩王军事训练有所关注,便立刻调整训练计划,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三位将军齐声应道:“是,王爷!”

就在此时,侍卫匆匆来报,说收到一封来自朝中某位神秘大臣的密信。朱权心中一惊,屏退众人,独自拆开密信。信中暗示他,燕王朱棣与朝中几位手握重兵的将军来往密切,似在谋划大事 ,信末还提醒朱权,要早做打算,莫要被局势裹挟。朱权看完信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封信的分量,也明白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藩王们得知风声后,各自施展手段应对。燕王朱棣一边加快练兵,一边派亲信幕僚前往京城,结交朝中权贵,为自己辩解,试图影响朝廷决策。朱权则凭借自己在朝中的人脉,隐晦地表达藩王的诉求,希望朝廷能慎重考虑削藩之事,以免引发内乱。同时,朱权还在大宁秘密扩充军备,暗中招募民间的猎户、壮士,补充军队力量。他还加强与周边藩王的书信往来,互通消息,虽未达成明确的联盟,但保持着微妙的联系。此外,朱权命人在大宁周边险要之地,增设烽火台和了望哨,完善预警体系,一旦有异常情况,能迅速做出反应。

安排完军事事务,朱权又接到朝廷公文。公文里,虽表面肯定朱权在大宁军事防御和民生发展方面的工作,但也言辞委婉却态度坚决地强调藩王应恪守本分,不可有任何僭越之举。特别提及近期朝廷对藩王军队规模、军事活动的密切关注,暗示朱权不可擅自扩充军备、开展敏感军事行动,要全力配合朝廷接下来的政策调整,共同维护明朝统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藩王深深的防范之意。

小主,

朱权看完公文,叫来幕僚顾爻和晏昭商讨如何回复。“顾爻、晏昭,你们看看这份公文,说说看法。”朱权将公文递给二人。顾爻看完后说:“王爷,朝廷对大宁事务如此关注,我们回复公文时,要详细汇报军事防御和民生发展情况,着重强调王爷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大宁一切行动皆以维护朝廷稳定为首要目标。务必言辞恳切,让陛下知晓王爷的忠心。在军事方面,详细阐述我们如何加强防御,同时表明不会擅自扩充军备,一切行动皆遵循朝廷旨意;民生上,突出王妃为百姓谋福祉的善举,以及王爷对民生的重视,展现大宁在王爷治理下的祥和景象。”晏昭补充道:“还可提及与周边藩王加强联络共同防御,如与燕王抵御北元小规模骚扰,打消朝廷猜忌。”

朱权听后点头:“你们说得有道理。顾爻,你负责起草回复朝廷的公文,要言辞恳切,条理清晰,突出大宁对朝廷的忠心和维护边境稳定的决心。晏昭,你协助顾爻,确保公文内容准确无误,数据详实,用词精准。”“是,王爷。”顾爻和晏昭领命道。

待二人离去,朱权又陷入对大宁未来的思索。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

此时,王妃张氏正在为施展医术、造福百姓而忙碌。她召集了王府中几个略通医术的丫鬟,在王府的偏殿教她们一些简单的医理和急救方法。“我知晓此事艰难,可大宁百姓疾苦,若你们能学有所成,便是他们的福音。哪怕只能多救一条性命,多减轻一份痛苦,都是我们的功德。”张氏语重心长地说道。

为了让这些丫鬟能够专心学习,张氏特意减少了她们的一些日常杂务,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医理。她亲自示范,耐心讲解,还找来一些轻症病患,让丫鬟们在她的监督下进行实践操作,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丫鬟终于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症的诊治方法,能够初步为百姓提供帮助。

朱权和小世子玩了一会儿后,王妃张氏也走了过来。三人一起用过晚膳,便坐在院子里聊天。“王爷,今天我去拜访了李郎中,他答应来义诊坐诊了。”张氏说道。朱权听后,心中十分高兴,说道:“太好了!有李郎中相助,义诊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百姓。夫人,你辛苦了。”张氏微笑着说道:“不辛苦,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为大宁百姓做些实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便各自回房休息。朱权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他深知,大宁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他有信心,在他和王妃张氏的共同努力下,大宁一定能够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稳定。

处理完事务,天色已晚。朱权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内宅,刚进院子,就听到小世子朱盘烒欢快的笑声。“爹爹,你回来啦!”朱盘烒看到朱权,立刻跑过来扑到怀里。朱权笑着抱起朱盘烒:“烒儿,今天听娘亲话了吗?”“我可听话了,娘亲还教我识字呢!”朱盘烒奶声奶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