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再论朝政

你说妙,他说妙,最后谁家厨房糟?”

唱歌的是个约莫七八岁的男童,虎头虎脑,眼睛黑亮,正蹲在一个卖“胡辣羊蹄”和“西域囊饼”的食摊旁,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摇头晃脑地唱着自编的歌谣。摊主是一位三十许岁的妇人,荆钗布裙,面容清秀却带着劳碌的风霜,正是六年前于西夏战事中丧夫、得朝廷抚恤与秦王暗中接济才得以在汴梁安身立命的张门王氏。今日恰是学堂休沐,她便带着独子张德法出来摆摊补贴家用。

周遭几个熟悉的老主顾听了这童谣,先是觉得有趣哄笑,随即品味出其中那一点微妙的讥诮意味——那“偷油吃”胀破肚皮的“大老鼠”,那舔着胡子看似得意实则厨房一团糟的“花猫”… … 似乎都在影射着什么。众人笑声渐渐收敛,互相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却无人点破。

恰在此时,那队巡街衙役走了过来。班头也听到了童谣,脚步微微一顿,目光扫过那男童,又看向正忙碌着给客人切囊饼的王氏。他认得这母子二人,知其乃是军烈属,平日里颇受街坊照顾。

王氏见官差到来,连忙放下活计,擦了擦手,脸上堆起惯常的、带着几分敬畏的笑容:“刘班头,您巡街辛苦!刚出炉的囊饼,您几位尝尝?”

那刘班头却摆了摆手,没有接饼,反而凑近半步,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几分罕见的关切与警告:“张家娘子,近来… … 生意可好?”

王氏一愣,忙道:“托官府的福,还过得去。”

刘班头目光瞥了一眼还在兀自哼歌的张小郎,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如同耳语:“娘子是明白人… … 近来汴梁城里,看着是热闹了,可… … 这水底下,旋涡多着呢。管好家里的小郎君,有些话… … 有些调调… … 可不能在外头胡乱唱念,免得… … 惹祸上身啊!”

王氏脸色瞬间白了白,她何等聪慧,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连忙点头:“是是是!多谢班头提点!小孩子家胡诌的,我回头一定好好管教!”说着,赶紧转身拉过儿子,低声斥道:“法儿!莫要胡唱!快帮娘收碗!”

刘班头见状,微微颔首,又似无意地补充了一句,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眼下… … 还好是赵府尹当家… … 他老人家… … 念旧… … 心肠软… … 若是换了别个… … 唉… … 只怕就没这般好相与了… … 娘子好自为之。”

小主,

言罢,他不再多言,领着衙役继续向前巡去。留下王氏站在原地,手心冰凉,一阵后怕。她自然听懂了那未尽的深意——如今的开封府尹赵德安,乃是秦王陈太初的大舅哥,念着旧情与香火,对市井小民尚有几分回护之心,手段也相对宽和。若换了秦桧那般心狠手辣、热衷罗织罪名之人当政,只怕这无心童谣,就足以让她们母子陷入囹圄之灾!这看似太平的街市,实则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