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旱魃肆虐,生灵涂炭,弟于濮阳守制,心实忧之。然忧之深者,非独天灾之烈,更在人祸之炽。近日观各方讯息,窃以为,此番流民潮之根源,除天时不顺外,更深在于地方吏治不清,豪强趁火打劫,致使田亩兼并之势愈演愈烈。”
他笔锋沉稳,直指核心问题。
“兄于中枢,当见近日朝议,仍有迂腐之辈,以《流民图》为据,攻讦新政,妄言复旧。弟以为,此辈非愚即诬!旧制之弊,积重难返,官商勾结,盘剥小民,乃天下共知。若非近年新政稍抑其势,恐今日流离失所者,何止十倍?”
接着,他提出了具体的、堪称杀手锏的行动方案:
“今有一策,或可正本清源,亦可使天下人看清是非曲直。 恳请兄以枢相之权,密遣绝对可靠、精通钱粮刑名之干练御史或给事中,分赴此次受灾最重之州县,如大名府、磁州、相州、邯郸等地,微服暗访,详加查证!”
他条分缕析,指明调查要点:
“其一,查人口流失之实。 核验各地黄册,比对灾前灾后户口增减之数,尤其关注自耕农、佃户流失比例,查明流失原因(是否被迫卖地?是否因债逃亡?)。**
其二,查土地兼并之况。 暗中访查各州县近半年来的田宅交易卷宗,重点关注大宗土地交易,追查买方身份(是否为地方豪强、致仕官员、乃至现职官吏及其亲属?),交易价格是否远低于常价?有无强买强卖、威逼利诱之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三,尤为关键者,追查土地来源! 重点查明这些被兼并的土地中,有多少是政和、靖康年间,朝廷推行‘方田均税法’、‘募民垦荒’等策时,曾以优惠之价售卖或授予无地、少地农民之田产!如今,这些本该成为百姓恒产的田地,又如何落入了兼并者之手?”
写到这里,陈太初的笔锋更加凝重,字字如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