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出发前夜

面对一位替河北某知州说情的吏部官员,陆宰轻抚茶盏,叹道:“李兄所言,老夫省得。那位知州,素有廉名,老夫亦有所闻。然此番奉旨巡查,关乎国策,圣意煌煌,岂敢怠慢?卷宗案情,皆由有司核定,老夫尚未及细览,其中或有隐情也未可知。一切,还需待抵达地方,实地查访后,方能秉公处置。” 他将“尚未细览”、“或有隐情”说得意味深长,既未承诺,也未决绝,给说客留足了想象空间。

面对一位自称代表家乡(河北某县)士绅前来表达“忧虑”的退休老翰林,陆宰更是言辞恳切:“老前辈放心,陛下仁德,朝廷亦非不教而诛。清查田亩,旨在厘清产权,抑制兼并,绝非一味打击士绅。只要以往并无强取豪夺、鱼肉乡里之恶行,合法置产,朝廷断不会无故剥夺。至于具体尺度如何把握……唉,此番副使乃是秦王世子,年轻气盛,锐意革新,陛下与何相皆对其寄予厚望。许多具体章程,恐还需与陈副使商议而行啊。” 巧妙地将可能的“严厉”举措,与年轻的、代表变法派意志的陈忠和关联起来,暗示自己这个正使亦有难处。

一番番应对,滴水不漏。既维持了朝廷大员的体面与原则,又给各方势力留下了可以运作、可以期待的缝隙。陆宰宛如一位高超的弈者,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努力维持着平衡,既不想彻底得罪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也不想背负阻挠新政的骂名。府内高朋满座,谈笑风生,看似热闹,实则每一句对话背后,都是利益的权衡与政治的算计。

在这片喧嚣之中,刚从外地游历归家不久的陆游,却像一个冷眼的旁观者。

他风尘仆仆,带着一身江湖气息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这般门庭若市的“盛况”。他没有急于去见父亲,而是默默回到自己的书房,换下远行的装束。透过窗棂,他看着那些进进出出、大多脑满肠肥、言谈间充斥着对田亩收益、地方关系网算计的访客,眉头不由自主地紧紧锁起。

这些人的面孔,与他游历途中在灾荒之地看到的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流民,形成了刺眼的对比。他想起了在江北官道上看到的,因为田地被人兼并、无力缴纳地租而被差役鞭打驱赶的老农;想起了在黄河渡口,那些拖家带口、不知前往何方谋生的难民……而眼前这些锦衣玉食、高谈阔论着如何“通融”、“保全”的人们,他们的富贵,有多少是建立在那些流离失所者的血泪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股难以言喻的厌恶与悲凉,在他心中升起。他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去开德府拜见秦王陈太初时的情景。那位权倾朝野的王爷,在守孝的简朴书房里,与他谈论的不是权术算计,而是“民为邦本”、“均平赋税”的理想,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宏愿。虽然只是短暂的交谈,但陈太初那种超越个人得失、着眼于天下苍生的气度,与眼前父亲府中这番蝇营狗苟的景象,形成了高下立判的鲜明对比。一种朴素的正义感,在年轻的书生心中激荡。

待到夜深人静,访客散尽,陆府终于恢复了宁静。

陆游这才来到父亲的书房。陆宰正坐在灯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

“父亲。” 陆游轻声唤道。

陆宰抬起头,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游儿回来了。一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