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看张磊,他的眼神显得深沉又悠远,整个人沉浸在回忆里。
“后来我招工来江淮岭矿,工资从实习工的18元涨到现在40多元,稍微可以松了一口气了,至少能把弟弟妹妹拉扯大,对得起阿爸了!有上大学的机会,我想凭着我的能力辛苦几年,等回原籍后离家近,捧着铁饭碗也能好好顾及家里。现在这样,我无非也就是感叹一下命运的无常,生活没有留给我懦弱的空间,毕竟我还有工作,我还有我的责任,痛苦下去并不能改善我的生活。”说完,他还笑笑露出了一口大白牙。
卢秀贞的心理五味陈杂,一直以来她自持先知,于现在年代的学生觉得他们有点可笑,张磊的不甘于世,却又能接受自己实际的生存状况,咬牙坚持,以平常心去做那些平常的事,他以朴实无华、毫不张扬的笔迹留下了他对青春的诠释。
这种下意识的选择让卢秀贞感到一丝羞愧,在生活物质低下的现在,知青的苦难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一种被社会遗弃的绝望,这群人也包括她自己,在中国无数个农场和生产队里以廉价的劳动换取低质量的生存,除了经历了和农民一样的生活,在她看来其余的都是一种浪费。可自己骨子里还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精神优越感,今天她第一次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矛盾、软弱和平凡!
“张磊”
听到她叫自己的名字,张磊转头看向她,阳光下她整个人沐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你是个很强大的人!”
“是么?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殷兰在结婚一年后终于怀孕了,发现的原因是因为她在给学生上课时体力不支跌倒了,送到卫生所一开始是说她低血糖,让她去县医院验个血检查下,没想到是有了。卢秀鸿第一次当父亲当然很兴奋,立即决定老婆必须请假直到做完月子才能去学校,殷兰考虑到路程的问题,主要是现在家里一个人开工资也不会影响太大,也就同意了。
卢秀鸿拿着从医院开来的一张贫血证明来到学校,倒是不难就办下来请假的事,接下来就是各种补啊!头几个月奇怪地一点反应都没有,第四个月开始,殷兰突然就开始了孕吐,吃什么都没胃口,主要也是东北这边冬天实在是没什么蔬菜,卢秀玉这个做姑姑的也急啊!一对兄妹想招找吃的能让她多吃一口也行啊!无奈倒腾来的什么酸菜、青梅吃了都是吐,还是秀玉想起来以往妹妹曾经寄过来很多奇怪的小菜,催哥哥立马写信过去让寄点试试,卢秀鸿才恍然大悟还有这茬!
这边小小的家属楼楼上楼下幸福四溢,期盼着新生命的到来!在他们不知道的角落里,他们幸运地避过了一次阴霾密布的运动。
☆、情有独钟
197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五年级学生黄帅因与班主任有隙,经家长捉刀代笔,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信中用夸大的语句叙述了与班主任发生矛盾的缘由,末尾反问道:“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这个事件拉开了之后一系列对以教师为代表的知识青年遭受迫害的序幕。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事件发展很快, 12月28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来信”和日记摘抄以及编者按,又另加了篇按语,赞扬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并提出“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此后,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广为传播。一个被极左派所利用的黄帅在经过官方喉舌的大力吹捧下成为红极一时的“反潮流典型”。
国务院科教组还用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师生学习这些材料。于是,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迅即掀起一股“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有些地方还树立了本地的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在这股浊浪的冲击下,学校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严格要求,统统被指斥为搞“师道尊严”、“复辟”、“回潮”;许多教师被迫作检查、受批判;一些学校又陷入“干部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一些学校桌椅被拆毁,门窗被砸坏,玻璃被打碎,学校财产遭到损坏。1
殷兰因为怀孕侥幸地躲过了这期间持续了整整一年的“运动”,但是她也不敢出去乱走,这里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个公职教师,她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运动会波及到丈夫,每天就是在家里做做卫生,等着卢秀鸿或者卢秀玉打饭回来,日子非常单调。
好在这时卢秀贞已经寄过来一次包裹,里面除了吃食和不少她整理出来的孕妇注意事项的手抄本、小故事,还有一些手工做的婴儿贴身衣物,样式看起来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