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认为赵轩将军说的对,武安王,功绩我们这些武将们有目共睹。
若是连武安王这样的功绩都不值的这样的赏赐的话,那恐怕臣等更无脸受到封赏了。
若是武安王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封赏的话,那大楚百万将士将如何看待朝廷。
若是百万将士知道武安王封赏被撤回的话,恐怕也不会答应的。”就在赵轩刚说完,孙启便走出来高声说道。
说完后眼神凌冽的扫视着王允和魏鑫英以及那些个站出来说话的文臣们。这些人被孙启的眼神一扫,心中不自觉的胆寒起来。
孙启那种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气势释放出来,立即让那些文臣们一个个害怕的低下了头。
王允见两大将军都站出来反对,心中发苦,他知道得罪这些人的话,对王家没有什么好处,可是如果不阻止楚逸辰的话,世家将来必定会遭殃。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臣并不是说不封赏三皇孙,只是这兵权一事可不是小事,若是将来朝廷调军,而三皇孙也要调兵,这岂不是乱套。
所以微臣认为,这兵权一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陛下给三皇孙册封武安王已是隆恩浩荡了,但决不能为了封赏而不顾我大楚江山社稷的稳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魏鑫英也是硬着头皮再次站出来附和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陛下,臣反对!臣有话说!”这时一名老将军走了出来,随着此人走出,一众反对的文臣们心中再次一惊。
“哦,是李忠将军,不知李忠将军想说什么,但说无妨!”楚风烈见李忠站出来后,神情一缓,微笑道。
“陛下,臣认为武安王能够承受此奖赏,武安王的战功有目共睹。
至于两位尚书大人的说法,臣认为简直是无稽之谈,而且臣怀疑他们二人是公报私仇、居心叵测。”
李忠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再次喧哗起来,他们没有想到李忠居然敢直接直接
“李忠,你不要信口雌黄,我等一生清廉,对陛下忠心耿耿何来公报私仇。”
“是啊!李忠,你血口喷人,你不说清楚我等今天和你没完。”
“李忠,你放屁,我等一心为了大楚,何来公报私仇,你说清楚。”
刚才出言反对的众人,听到李忠的话后纷纷站出来指责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