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方言教学》
洞庭湖的夜风带着水汽的微凉,吹散了白日的暑热。舟泊君山岛畔,船头一盏风灯摇曳,映照着三人围坐的身影。几碟时鲜小菜,一壶新沏的君山银针,方才“金鳞斟月”的余韵还未完全散去。
李白呷了一口茶,目光饶有兴致地在许湘云与李沛然之间转了个来回,忽然放下茶盏,朗声笑道:“今日佳肴美甚,然犹有不足。湘云徒儿,你今日烹鱼时所哼之调,词句铿锵,别有韵味,似是楚地乡音?沛然,你初至江夏时,那与商贩讨价还价之语,亦非正韵。你二人来自何乡,这方言听来颇有趣致,不妨教与为师一二?”
许湘云和李沛然闻言,心中同时“咯噔”一下。来自千年之后的秘密是他们深埋心底绝不能触碰的禁区。两人迅速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
李沛然反应极快,赶忙拱手,面上堆起恰到好处的惭愧:“先生明鉴。弟子与师妹乃岭南道偏远小地方人士,家乡僻陋,言语粗鄙,恐污了先生清听。”他试图将话题引开,“且方言俚语,登不得大雅之堂,恐于诗道无益。”
“诶,此言差矣!”李白不以为然地摆手,兴致反而更浓,“诗者,发于性情,源于生活。市井乡音,最是鲜活生动,往往藏着一个地方的魂魄。《诗经》国风,岂非大多采自民间俚语?速速道来,莫要推辞!”
许湘云见李白态度坚决,知其性情旷达,越是新奇之物越能引他兴趣,硬拦反而可疑。她心念电转,瞬间有了主意,悄悄踢了李沛然一下示意他安心,随即绽开一个狡黠的笑容:“先生既然想学,那弟子便教您几句我们家乡……表示惊叹和认可的俏皮话,如何?保准有趣!”
李白抚掌:“大善!”
“先生请听好咯,”许湘云清了清嗓子,用她那清脆的嗓音字正腔圆地念道:“‘了啵’(liǎo bo)?”
“了……啵?”李白模仿着,音调有些古怪,带着盛唐官话的腔调,听起来不伦不类。
李沛然差点把一口茶喷出来,强行忍住,肩膀微微抖动。他没想到湘云居然把现代湖南方言里的语气词给搬出来了。
“不对不对,”许湘云忍着笑,耐心纠正,“音调要上扬,带点调侃和确认的味道,‘了——啵~’?”
李白又试了几次,终于摸到几分门道,自觉有趣,哈哈大笑:“了啵!了啵!妙极!此词何解?”
“大致就是‘这样行了不?’、‘明白了不?’、‘是不是超厉害?’的意思,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强调和一点小得意。”许湘云解释道,顺便抛给李沛然一个“看我厉害吧”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