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陌路钱关窘意深

黄鹤楼情缘 贾文俊 2296 字 13天前

柜台后的朝奉拿起表,对着光看了半天,手指在那冰冷的、从未见过的金属表壳和玻璃表面上摩挲,又贴在耳边听了听(自然没有任何机械表的滴答声),脸上的表情从好奇逐渐变为怀疑和轻蔑。

“此乃何物?非金非玉,机括不显,声息全无。邪器乎?”朝奉将表丢了出来,语气冰冷,“去休去休,莫要在此消遣!”

第一次尝试,惨败。 接着,李沛然想到自己手机里存着大量诗词文献和历史资料,或许可以凭“文采”碰碰运气。他看到一处街角有文人模样的聚集,似乎在举行什么小型诗会,便鼓起上前,试图用几句“预知”的未来名句引起注意。

可他现代的普通话口音首先就引来了窃笑,当他磕磕绊绊地想引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时,却被对方不耐烦地打断:“何处来的伧俗之人,也敢在此附庸风雅?格律不通,口音鄙俚,去去去!” 文化差异和口音问题,成了第二道拦路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信满满的李沛然被打击得面红耳赤,狼狈退开。 与此同时,许湘云也在想办法。她看到有食肆在招帮厨,便上前询问。老板娘打量着她细皮嫩肉的手和明显不常做粗活的体态,又捏了捏她身上那件奇怪的“布料”,嗤笑道:“小娘子这般模样,怕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怎做得来这般粗重活计?我这店小,可养不起闲人。”

生存的压力,从未如此具体而冰冷。身上的现代物品被视为怪异,所知的知识一时难以变现,体力劳动又无人认可。两人站在人流如织的街口,却感到一种彻骨的孤独与寒意。太阳渐渐升高,腹中的那点稀粥早已消耗殆尽,饥饿感再次袭来。

就在两人几乎要被绝望淹没,考虑是否要回去求张老丈宽限几日,哪怕赊账也好时,一阵更加浓郁诱人的香气再次飘来。

这次他们辨清了方向,是街边一家不算太大的食肆,名叫“吴氏食铺”。门口支着大锅,锅里热气腾腾地煮着东西,香气正是从那里飘出。但奇怪的是,食肆里客人却寥寥无几,胖乎乎的吴掌柜站在门口,望着对面一家生意兴隆的酒楼,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许湘云下意识地翕动鼻翼,作为一名热爱烹饪的美食博主,她的职业本能被激发了。她仔细分辨着空气中的味道:“嗯……是鱼羹。用了姜、茱萸酱去腥提味,但……火候似乎过了点,鱼肉的鲜甜快被压住了,而且好像有点……腥气未除尽?” 她的声音不大不小,恰好飘进了吴掌柜的耳朵里。

吴掌柜正烦着呢,闻言立刻瞪向这个衣着怪异还敢指责他家伙食的小娘子,没好气道:“哪来的小娘子,在此大放厥词!某家这鱼羹祖传秘方,煮了十几年了!”

若是平时,许湘云可能就退缩了。但此刻饿得前胸贴后背,又接连受挫,一股倔强也冒了上来。她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非挑衅:“掌柜的莫怪。小女子并非指摘,只是……只是或许能试试改良一二?若不成,任您责罚;若成了,能否换碗羹饭,暂解饥渴?”

李沛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吴掌柜。 吴掌柜将信将疑地打量着许湘云,又看看锅里确实卖相一般的鱼羹和冷清的店面,死马当活马医地挥挥手:“哼!说得轻巧!瞧你这模样,会庖厨之事?罢了罢了,某今日便让你一试!灶房在那边,若糟蹋了某的食材,定不轻饶!”

绝处逢生!许湘云眼睛一亮,拉了李沛然一下,立刻跟着吴掌柜钻进后厨。李沛然赶紧跟上,心怦怦直跳。 后厨略显杂乱,调料琳琅满目,但许多许湘云都不认识。

她迅速扫视一圈,看到了熟悉的姜、葱、蒜(虽然形态略有差异),还有一些疑似豆酱、醋和酒的东西。鱼是新鲜的江鲈,但处理得确实有些粗糙。

许湘云定下心神,回忆着脑海中的菜谱。她先是请李沛然帮忙重新刮鳞清理鱼腹黑膜,自己则快手快脚地重新切了姜片葱段,又找来一点酒和一种酸味的果浆(代替柠檬或醋)给鱼腌做腌制。她舍弃了味道过于霸道的茱萸酱,改用少量姜末和一种发现的白色的、味道类似胡椒的粉末(可能是唐代的胡椒?)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