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釜底抽薪破奸计

黄鹤楼情缘 贾文俊 2050 字 13天前

同时,他找到几位因“诗评”而对他颇有几分信重的寒士文人,恳请他们帮个小忙——在各自交际圈中,为食肆稍作澄清,并提及今日食肆虽遭变故,仍会克服困难开业,推出新品,以飨食客。

而在食肆后院,许湘云带领着临时雇来的两个帮工,展开了紧张的“灾后重建”。清洗地面,擦拭灶台,修补水缸。她对那股酸臭味处理得格外仔细,用石灰混合草木灰吸附,再以清水反复冲刷,最后点燃艾草熏烤,驱散异味。

张翁采购的食材很快送到,种类和数量虽不及往日,但胜在新鲜。面对有限的资源,许湘云大脑飞速运转,果断放弃了需要长时间准备的大菜硬菜。她想到了李沛然提醒的“应急预案”,结合现有的材料,立刻有了主意。

“今日我们主推‘快餐’和‘特色小吃’!”许湘云宣布。

她将一部分面粉快速发酵,剁碎仅有的少量猪肉混合时蔬做成馅料,制作皮薄馅足、可煎可蒸的小笼包。又用另一部分面粉,加入切碎的香葱和细盐,烙制香气扑鼻、金黄酥脆的葱油饼。她还迅速熬制了一锅浓稠的粟米粥,将一些边角料的蔬菜切碎投入,做成菜粥。最后,她灵机一动,将张翁买来的、本地人常用于腌渍的一种略带清苦的野菜“白花蒿”,用滚水焯烫后,加入蒜蓉、盐和一点点她自制的、取代辣椒油的茱萸油凉拌,做成一道爽口解腻的凉菜。

小主,

这些食物,制作快捷,成本可控,香气浓郁,而且大部分可以拿在手上吃,非常适合应对眼下食材短缺、时间紧迫的局面,也更贴近唐代市井的饮食节奏。

日上三竿,“张氏食肆”依旧准时开门营业。门口贴出一张醒目的告示,由李沛然亲笔所书,言辞巧妙:“本店昨夜遭窃,秘料倾覆,幸得邻里相助,勉力重整。今食材有限,仅供应‘应急快餐’:小笼包、葱油饼、菜粥、凉拌白花蒿,价廉味美,售完即止。多谢诸位往日抬爱,小店必以诚心回报。”

预期的冷清并未出现。得益于李沛然的提前运作和那则引人好奇的“告示”,食肆门口反而聚集了不少人。有好奇那“异域秘料”究竟是何风味的,有同情店家遭遇前来捧场的,也有被葱油饼和小笼包蒸煎时散发出的浓郁香气吸引过来的。

“哟,这葱油饼真是酥脆,咸香可口!”

“小笼包汤汁虽不如灌汤包丰盈,但馅料鲜嫩,皮子筋道,好吃!”

“这凉拌白花蒿……怪了,平日吃着微苦,经他们手一弄,竟如此爽口开胃!”

赞誉之声渐渐压过了清晨的阴霾。许湘云在柜台后忙碌地收钱、递食物,李沛然则穿梭在有限的几张食桌间,与相熟的文人寒暄,再次不着痕迹地巩固“秘料传说”,并将话题引向即将到来的黄鹤楼盛事,冲淡了盗窃事件本身的影响。

然而,就在生意逐渐走上正轨,众人刚松了口气时,门口一阵骚动。以崔明远为首,带着几个家丁,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摇着折扇,脸上挂着虚伪的惋惜:“哎呀呀,听闻贵店遭了贼,损失惨重?本公子特来探望。看来,情况比想象的还糟啊,就只能卖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粗劣点心了吗?”他刻意提高了音量,让整个食肆的人都听得见。

气氛瞬间凝固。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

许湘云心道“来了”,她深吸一口气,正要上前,李沛然却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臂,示意他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