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暗流与清音
夜色中的江夏城,华灯初上,本该是结束一日喧嚣,渐归宁静的时刻。然而,在城西崔府那间奢华的书房内,一股阴冷的暗流却在悄然涌动。崔明远指尖轻轻敲打着紫檀木案几,上面摊开着一纸素笺,正是今日午后在“文华堂”诗会上,李沛然那首惊才绝艳的《江夏秋思》。他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眼中却毫无温度,对着垂手侍立的心腹家奴低声道:“一个来历不明的穷酸,也配在江夏文坛搅动风云?去,按计划行事。我要让他在‘鹤鸣诗会’上,身败名裂!”
与此同时,李沛然与许湘云暂居的小院内,气氛却带着几分疲惫后的轻松。桌上摆着许湘云刚研究出的新菜“金齑玉鲙”,鱼片薄如蝉翼,在灯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李沛然呷了一口本地产的米酒,脸上带着些许振奋:“湘云,今日诗会,那张翁引荐的几位文士,对我那几句‘拙见’颇为认可,看来我们打听消息的门路,又宽了几分。”
许湘云却没那么乐观,她细心地将鱼脍蘸上酱汁,眉头微蹙:“沛然,树大招风。我今日在食肆,听到些风言风语,说你是‘恃才傲物’,‘来路不正’。我担心……是那崔明远又在背后捣鬼。”她回想起前几日崔明远家仆来食肆寻衅,被她用巧计和一点“未来”的营销手段化解,但对方那怨毒的眼神,让她心有余悸。
李沛然放下酒杯,神色也凝重起来:“我知道。崔家在此地盘踞多年,我们无根无基,硬碰不得。但‘鹤鸣诗会’在即,听闻江夏乃至周边的名士都会参加,这是打探太白先生消息的绝佳机会,绝不能因他而退缩。”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属于现代人的锐利,“他若要用文斗的方式,我未必怕他;若要用阴的……我们也得有所防备。”
两人正商议间,院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许湘云警惕地起身,透过门缝望去,只见月光下站着一位身形窈窕的女子,身着淡雅衣裙,面带薄纱,身后跟着一个小婢。“请问,李沛然李公子可是住在此处?”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
李沛然与许湘云对视一眼,皆感意外。他们在此地相识有限,且多为市井或普通文士,这般气度的女子深夜来访,实属蹊跷。李沛然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开门:“在下便是李沛然,不知姑娘是?”
女子微微福了一礼,轻声道:“冒昧打扰,妾身柳莺儿,居于‘流芳阁’。今日偶闻公子在文华堂妙论诗词,心向往之,特来请教。”
柳莺儿?流芳阁?李沛然瞬间想起,张翁曾提过,这位是江夏最有名的歌伎,不仅色艺双绝,更与许多文人雅士交往密切,消息极为灵通。她竟会主动上门?
将柳莺儿主仆请进屋内,许湘云奉上清茶。柳莺儿摘下薄纱,露出一张清丽绝俗的脸庞,她并未寒暄,直接切入正题:“李公子,许娘子,妾身此次冒昧前来,实是因听闻了一桩对公子不利的阴谋,特来示警。”
原来,崔明远买通了此次“鹤鸣诗会”主办者家中的一名仆役,计划在诗会当日,在李沛然的座位席上,预先藏好一首抄袭自某位已故诗人未流传于世手稿的诗作。待到诗会高潮,李沛然若作出佳篇便罢,若一时无佳作,或稍有瑕疵,崔明远便会安排人“偶然”发现那首藏诗,并指认李沛然平日诗作皆是抄袭,从而彻底摧毁他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