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诗心试炼

黄鹤楼情缘 贾文俊 1528 字 13天前

图穷匕见!理论的阐述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考验,在于创作本身。李白要看的,是凌云能否将那些动听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检验。

凌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即兴赋诗!这是他作为穿越者最大的短板。他腹中虽有千年诗华,但在此刻,在诗仙李白灼灼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借用”后人名篇,不仅风险巨大,更是一种对诗歌、对李白的亵渎。他必须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诗,哪怕稚嫩,哪怕青涩,也必须是“凌云”的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压力如山。他闭上眼,努力屏蔽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感受着周遭的一切:耳畔是呜咽的江风与缥缈的笛声,鼻尖是江水微腥的气息与酒菜混合的香味,眼前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壮阔与苍凉。各种意象在他脑中碰撞、交织。

时间一点点流逝,李白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他脸上,不急不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期待。

终于,凌云睁开眼,深吸一口气,取过笔架上的一支狼毫,在铺开的宣纸上,略显滞涩却又坚定地写下诗题——《江夏暮色赠李公》。他蘸墨,挥毫,诗句一字一句流淌而出:

“孤帆远影曳残阳,楚水燕山俱苍茫。”

(起笔勾勒远景,孤帆、残阳、苍茫山水,奠定苍凉基调。)

“笛里关山千里月,云边断雁一行霜。”

(由笛声联想关山明月,由归雁触及风霜寒意,空间与时间感得以延伸。)

“青衫未解江湖老,浊酒难消客路长。”

(转入自身,青衫游子,江湖未老心先倦,浊酒难销羁旅愁,情感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