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江心雾锁谪仙语

黄鹤楼情缘 贾文俊 1666 字 8天前

第31章:江心雾锁谪仙语

长江的夜,并非总是静谧。船行至西陵峡口,一股不知从何而起的浓雾,如同巨大的灰色幔帐,将天地山河严严实实地笼罩了起来。我们的座舟仿佛被吞噬进一头巨兽的腹中,四周唯有粘稠的、翻滚的白,连滔滔江流的声音,都被这无边的寂静吸收,变得沉闷而遥远。船工们早已降下风帆,用长篙探着水下礁石,吆喝声在雾中传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我站在船舷边,伸手触及那冰凉的湿气,心头莫名一紧——这雾,浓得反常,浓得妖异。

李白却对这片险恶的迷雾视若无睹。他斜倚在舱房门边,手中拎着一个快见底的酒葫芦,目光穿透浓雾(或者说,他看的本就是比雾更深远的东西),朗声笑道:“好雾!遮天蔽月,蔽却俗眼,正合吾辈倾谈。小子,过来。”

我应声过去,在他身旁的蒲团上坐下。船在微澜中轻轻摇晃,灯火在雾里晕开一团昏黄的光圈,将他的面容映照得有些朦胧,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如同蛰伏在云雾中的星子。

“白日里你所吟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气象已开,窥得唐人堂奥之妙。”他灌了一口酒,语气随意,却字字敲在我的心坎上,“然则,汝之诗才,如这江上之雾,时浓时淡,时清时浊。浓时,有惊人之语,似得天授;淡时,基础虚浮,格律生疏。怪哉,怪哉!”

我背后瞬间沁出一层冷汗。他果然察觉了!我这“诗词天分”,本就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靠着超越千年的见识和背诵的千古名句撑场面,真论到基本功、诗歌源流、时代风骨,我这半吊子水平,在诗仙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我强行镇定,斟酌着词句:“先生明鉴。弟子……弟子往日多是自家胡乱揣摩,偶有所得,也是灵光一现,不成系统。根基浅薄,让先生见笑了。”

“见笑?”李白嗤笑一声,挥袖带起一阵酒风,“我李太白一生,笑过蓬蒿人,笑过权贵侯,却从不笑真心向学之人。你之症结,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无根’。”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我,仿佛要直视我灵魂深处那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秘密:“汝之诗,有情,有景,偶尔竟有超脱此世之思,偏偏少了最关键的——‘魂’。这诗魂,非凭空而来,它蕴藏在屈子《九歌》之瑰丽,《离骚》之不屈里,回荡在湘妃竹斑驳的泪痕里,镌刻在楚地山川每一道险峻的褶皱之中!你可知,为何带你入此荆楚腹地,行于此大江险峡之上?”

我若有所悟,抬头望向舱外那无边无际的混沌:“先生是要我……寻根?”

“然也!”李白猛地一拍大腿,声若洪钟,在这寂静的雾夜显得格外清晰,“诗者,天地之心,山川之灵也。不感其雄浑,不体其幽深,不悟其沧桑,徒然摹写词句,不过是纸上画魂,笔下枯木!你看这雾——”

他伸手指向舱外,袖袍在雾气中划开一道痕迹:“常人只见其阻路,其迷航。而我见之,此乃天地之呼吸,是水汽与山灵的交媾!它遮蔽了寻常路径,却也逼得你不得不收起外放的耳目,转向内求,去听这江流的脉搏,去感这峡谷的呼吸,去与你脚下的船,与你自身的性命,做最坦诚的对话!”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在我脑海中炸开。这不只是作诗的教诲,这近乎于道!是从方法论直指本心境的锤炼。我正沉浸在这震撼之中,却见李白忽然收了豪迈之态,眉头微蹙,侧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