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徽在心中暗赞了一句。
明澜从容地写完最后一笔,搁好笔墨,起身一礼:“先生过誉了,学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好,好一个熟能生巧!少年人,你叫什么名字?”老人脸上绽放出一个欣赏的笑容,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挤在了一起。
明澜不卑不亢地道:“学生褚明澜,见过先生。”
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明澜身边穿过,来到众人前方的案几后坐下:“老夫杨徽,今后一年将帮助诸位学子研习经典,砥砺文道。”
室内的二十多名学子立刻起身见礼,口称先生。
杨徽口中的经典,就是千古奇书《春秋》。
《春秋》成书于万年之前,是第一位文圣华圣的圣道之书。
它与神器一样通灵,可以将每个时代最杰出的几人的文道记载上去,还能够根据时代的不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补全自身。
因此,从成书到现在,万年来,《春秋》的内容一直在变化,无论文人还是武者,均将其奉为圣典。
杨徽的水平相当不俗,寥寥数语,深入浅出,便将厚厚的《春秋》所书的内容概括下来,让所有学子听得津津有味。
由于《春秋》一直伴随着时代在进步,因此它不仅能够指导学习者探究天道,更能够对所有人的实际生活提供帮助,众人都是听得如痴如醉。
每天的课时有接近三个时辰,除了《春秋》固定占据两个时辰,剩余的时间则是琴棋书画四门课程每天一门轮流的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天的课程就是书法课,杨徽正是兼任的书法老师。
明澜早就从颜舜华那里了解过,入学之后会先进丁院,学习《春秋》的同时,还会有四位老师负责教授琴棋书画,但不会计入岁考。
一年之后,若岁考成绩为优,则由丁院升入丙院,可以在琴棋书画中择一门或几门加入主课,计入岁考。
就这样,文院之中的充实生活开始了。
乾天大陆,以实力为尊,除非成为诚意境大学士,否则文人的地位终究不如武人,因此,许多学子,在东苑上完课之后,往往会选择下午去西苑兼修武学。出于内修自身的原因,西苑的学子,也同样有不少会来东苑听课。
明澜在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只因她虽偶尔会去西苑一两次,但更多的时间她都会用在藏书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