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探视

她这条命来之不易,自然得好好珍惜,再投胎,还未必有今生好呢,将就着过呗。

四月二十一日,御驾返回京城,此趟南巡其实比以往三次都要长久,可郁宛却觉得分外短暂,一切仿佛跟拍电影似的,走马观花就过去了。

以前她觉得弹指间门沧海桑田是夸张,可如今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不过是各人的体悟罢了。

到底心境不一样了。

五月份,乾隆下诏收回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似是为废后掀开帷幕,朝中不免掀起惊涛骇浪。

那拉氏一族虽已无显赫的朝臣,可她毕竟是万岁爷亲口册封的皇后,还告祭过祖先、天地、社稷,她的存在,同样也意味着老臣们的地位不可撼动。皇帝今日能轻易废后,明日就敢随便对他们开刀了,言官们于是纷纷力谏。

刑部侍郎阿永阿因为言辞激烈被贬往伊犁,刑部尚书钱汝成以辞官相胁,哪知皇帝根本不挽留,反而顺势准他告老还乡——哪怕这位钱大人彼时才不过四十多岁。

此外,御史李玉鸣、生员金从善等议论此事之人亦各有裁处。一时间门,朝中人人自危。

郁宛看着这番乱象,只觉得世事真是复杂,她隐约听那拉氏提起,她跟皇帝刚成婚时也有过几年恩爱时光,怎料落得如今两看相厌境地,真是怪哉!

凑巧太后那边备了些衣物让她带到翊坤宫去,郁宛斟酌再三,还是决定走这么一趟。

其实皇帝并未下旨那拉氏禁足,只是让她好好养病,理由是十分圆融的,可嫔妃们皆看得出皇帝对皇后的厌弃,自然噤若寒蝉,一步都不肯靠近。

如非必要,郁宛也不想踏足,但,恰如太后所言,皇后平日待她不错,她总得报答这番知遇之恩。

她没有偷偷摸摸前去,而是光明正大地叫人禀报,只有做贼才需要心虚,她自然不能被人抓着把柄。

何况她是奉太后娘娘的旨意。

翊坤宫守门的只剩两个身量未足的小太监,生得跟猴儿似的,瞧见她还十分陌生,怕是不久前刚进宫的新人——皇帝把那拉氏身边的仆婢全都撤换了。

郁宛进门便闻到股沉重的潮气,像久久不见日光,发霉了一样,直至一个模样憔悴的妇人点燃油灯,她才看清楚那是容嬷嬷。

容嬷嬷声音干哑,“贵妃娘娘莫要见怪,如今内务府每日才送一支蜡烛,主子交代要省着点用。”

郁宛放眼望去,只觉得周遭空荡荡的,以前那整套的花梨木桌椅、磊满瓷器的博古架、精致细巧的屏风,全都已经消失不见,虽说皇帝交代按嫔位的份例给那拉氏,可嫔位也不该这样寒酸!

那拉氏倒是安之若素,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衣裳,梳着小两把头,哪怕居于陋室,可皇后的气韵分毫不减。

还含笑对郁宛道:“素餐简薄,就不招待你了。”

郁宛看着案上,一碗葱烧豆腐,一个不知道什么粉捏的丸子,浇了点汤汁,再一碟黑糊糊蔫头巴脑的酱菜,勉强倒也算得干净,但半点肉腥都不见。

她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敢这般亏待娘娘?”

那拉氏神情平静,“拜高踩低乃人之常情,本宫以前虽没经历过,如今也算感同身受了。”

从来她也以为由奢入俭难,可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却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道皇帝赐她山珍海味,她就得心怀感激地吃下去?

她宁愿他冷落她,也比看似体贴实则羞辱的关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