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天,早上和晚上还有些冷,中午已经非常温暖。
苏榆最近心情极好,从她接手石油精炼项目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最近终于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一旦实验成功,或许将会改写华国缺油的历史。
周末和赵秀娟俩人提着篮子出去挖野菜,风吹在脸上暖暖的,草地上长满了姹紫嫣红的野花。
“妙妙今年暑假回来吗,军军是每年都回来,我都不稀得看见他,妙妙去年就没回来,今年总该回来了吧?”赵秀娟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问苏榆。
苏榆:“今年回来,离的太远,一来一回耽搁大半个月,回不回来的都随她。”
“妙妙一走,你是真清闲,我这还有个老二明年送走,等他俩都去上学了,我就请个假回京市看看。”虽然中间通讯不断,知道父母都还好,说不担心是假的,赵秀娟还是想亲自回去看一眼。
苏榆:“这次实验成功的话,我估计要去趟京市参加调研会,到时候有空闲的话去你家转转。”
赵秀娟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又实打实的羡慕起苏榆来。
68年的5月,京市日报转载了一篇疆省日报的文章,瞬间引起全国的关注,石油的初步精炼已经进行试验性的投产,出油率是以往的两倍,一旦大规模推广,华国缺油的现状将大为改善。
这则消息隔日就被各大报纸转载,收音机里也全都是这个喜讯,一时间各种吹捧之声不断。
而再次以这种方式进入全国人民视线的苏榆,已经坐上南下的火车,参加中央紧急组织的研讨会,随行的还有这个项目的核心研究成员,包括林坤在内的七位背井离乡远赴疆省的工程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