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忍不住小声规劝道,“赵贤弟,我们今日还没有温书呢。”

赵二公子露出得意的笑容,榜眼看不懂里面的意思,但有一瞬间只觉得这是个披着君子皮的臭虫。

“看见那个人了吗?”,他不经意指了指客人中的一位,十分有把握道,“你放心,本世子一定能考上状元,而且是比李义连、赵汉卿之流还要年轻的一位状元!”

榜眼仍是不解,赵二公子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温书了,凭什么能考上学子们趋之若鹜的状元宝座?

凭天分?赵二公子是有几分聪明,但绝没有达到像李义连那般过目不忘的神童资质。

况且李义连之所以能考上状元,并不是因为他资质出众、观点奇异,相反,是因为他的稳重,这份稳重在考场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榜眼当时坐在李义连身后,自然知道监考的先生一直站在李义连旁边,那种压迫感连他这样见识良多的人都忍受不了,可李义连毫无感觉的答完了整张卷子。

榜眼曾见过李义连的策论,确实出色,当时出的是水灾旱灾这样的难题,李义连的文章却全然不似空想,里面的许多措施连老成的官员也要称赞。

读书人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好友如今连“千卷书”都没达到,怎么可能考上状元?

榜眼带着心里的疑惑往赵二公子指的方向看,就看见一位近四十岁清矍消瘦的先生,气质却没有读书人的浩然正气,反而看上去有些贼眉鼠眼,而且还带有几分刻薄相。

他认识这位先生,是出自赵家本家的一位文官,平日待人不是很宽厚,而且对来读书的学生更是分为上中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