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销售经理能力优秀,业绩突出,他姓单,在公司被人称作单干侠,意思是说他不轻易相信人,也不喜配合别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一把抓。关于项目的进展,单干侠对上司都会有所保留,项目小组成员更是只知道自己的part,而无一人能够全盘掌握。公司法务和单干侠家属谈判很不顺利,IT想尽办法也都拿不到全部资料。可此时距谈判没有多少时间了,所有人都焦头烂额,项目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
恰好那几天费奇的助理和瓜少相约去打球,中场休息时,两个人随意聊起仿制药谈判这件事情,助理诉苦说费奇这几天因为谈判项目的事情有点上火,从早到晚发脾气,鸡蛋里面挑骨头,搞得大家战战兢兢,这时瓜少便以“今天天气不错哦”的随意口气说道:“哦,也许我可以拿出Plan B。”
瓜少刚进公司那会儿,最初是在单干侠的团队里,在新人培训期间,时间相对比较多,他专业对口,英语不错,医学文献查阅起来得心应手,单干侠在筹备前期,找他查找和翻译了不少资料。而瓜少做事有个习惯,就是再小的工作,都有始有终,不会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丢之脑后。当时给单干侠的资料,他都留有备份,没事时会看一看,研究一下。
后来新人培训结束,他因为业务调整,转去了犀利叔的团队,开始和老代表一起跑外勤,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却还是一直关注单干侠的项目进度,偶尔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仍然会分享给单干侠。因此单干侠遇见他时,会和他聊一聊工作进展。基于此,他才有信心在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天时间里把缺失的资料补齐,未完成的谈判方案做好。
而几个项目组另外成员纯粹是因为突遇变故,且顶着来自上面的巨大压力,内外夹攻,慌了,如果冷静下来,完全可以根据前期所收集的信息和准备的资料,已经既定的谈判方向,重新做一个谈判方案出来。
第二天早上,如瓜少所料,一到公司,就被费奇召到总经理办公室,和项目组开了个会,会议结束,费奇当即宣布,瓜少作为临时成员,当天加入项目组,全程参与谈判。
仿制药业务顺利谈成后没多久,瓜少便由医药代表直接升任销售部的经理。在A司所有产品线里面,肿瘤药最赚钱,但相对的,这个BU的竞争也最为激烈。一线五年以上老代表老专员一堆,意味着你不熬个七八年,根本没有晋升机会。即便晋升,也是由代表到主管,从地方到总部。这个过程,怎么着也得十年左右。公司很多管理人员,都是这样一点点熬上来的。可瓜少仅用了一年,就跳过主管,由代表直接升任经理,并因为一个仿制药的谈判,在公司内备受瞩目。他这样的升职方式和速度,令周围很多人忌惮和害怕,比如他的老上司犀利叔,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这次才会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被踢去华西区。
不过丽莎最后又说:“凡事都有双面性,这对他来说未必就是坏事。他人生过于顺遂,又太年轻,活得太自我,做事容易剑走偏锋,现在被派到那个只剩残兵弱将的团队里,他在带人走出办公室,去外面推销自己的产品之前,首先要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他们培训,提升他们的士气。为此他还要学管账,控制预算,和方方面面的人去沟通打交道。在上海总部,他不太会遇到这些琐碎的事情,因为有专门的团队帮他打理好。所以这次流放,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磨练他脾气,帮助他成长为真正领导者的机会。”
“费奇难道不觉得这样做有失偏颇吗?作为BU总经理,他这样安排公平吗?”
“费奇的三年任期在今年中就已经结束了,至今还没有被调走,是因为肿瘤这个领域,一直是各家药企的重中之重,负责人的确定也是慎之又慎,颇费周折。费奇到任之前,这个岗位就空置了四五个月。作为随时都有可能离开的人,费奇现在更关心的是总部接下来会把他调去哪里,职位和待遇又如何,而上海的工作,只要能够平稳过渡到他离职那天就行了。”丽莎嘴角弯起,笑二瑞天真,“而且,职场从来没有公平,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当然讲究绝对公平的管理者也有,不过这样的人做销售,反而赚不到什么钱。”
二瑞仅是想象一下瓜少回上海后的局面,就代他感到头疼。
“今年以来,外部医改动作频繁,接下来应该还会有几波。而在内部,过了专利期的老药销售额在不断下滑,新出的药则表现优秀,这样一来,就造成各个团队间的资源倾斜严重。”饭吃完,丽莎买完单,又把二瑞送到地铁口,分手时,安慰似的跟她说道,“另外还有费奇的离任,所以,组织架构的调整,明年必然还会有一波,笑到最后的人是谁,现在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