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一年的收入,能剩下个二两银子,都算是勤快能干、又颇为擅于精打细算的人家了。

其实大多数人家,往往一年到头,能剩下个一两银,就算是能力强的。

更多的人家,一年到头不过是剩下几百钱。更有甚者,甚至还会背上一屁股饥荒,连第二年春天的种子和农具,都只能依靠赊欠。

乔细妹虽然为这银钱的事有几分烦心,但她真的非常欣赏裴英这个人。

裴英的性格,很对乔细妹的脾气。

二房的大家长李柳和聂氏,其实都不是合格的当家人。

二房这一家子,要想把日子过起来,需要一个会管人、也会管事,性格强悍,身体和精力都得跟得上的当家人。

若是从这个角度看,二十两银子的前期投入,其实一点儿都不亏。

毕竟那裴英姑娘发送爹娘,花的是她卖房子卖地的银钱。

这二十两银子,要的是李家人对这门亲事的态度,同时也是李家人帮她养弟弟的经济保证。

庄户人家,养活一个八岁大的小儿郎,养上十年八年的,也花不完二十两银子。哪怕将他从八岁养到二十岁,若是能抛费掉十两银子,都算是养得十分精细了。

乔细妹在回来的路上,基本上就把这些,全都想透彻了。所以此时提起这裴英姑娘,字字句句,都只剩下了赞赏。

见老太太这样满意,老爷子也很是高兴。

老爷子李景福对老太太的眼光深信不疑。当初老大娶曹氏,乔细妹就说过,曹氏有些自私自利,还有些小家子气,怕不是个合格的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