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月旦评开到了家门口

而且他的名声也随着这个品评越发的响亮了起来,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得许子将一言,做官出仕易如反掌尔。

说真的,对于许子将这样的做法,陈元心中很不高兴。

这特么的把官府置于何处?

他许子将还成了地下组织部长不成?

这对陈元举办的两个大会那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因此,陈元绝对打掉许子将这个月旦评。

不过,在对付他之前,陈元让金风卫详细调查了一下许子将的背景以及月旦评的背景。

陈元不相信他身后没有人支持他。

如果有大势力支持,他绝对做不起来。

果不其然,几日后,金风卫就传来了消息。

许子将,名绍,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许就是许子将,郭是郭林宗。

这里要说一下这个人,这是一个神人。

不仅能力出众,声名著于海内,还是李膺的好友。

而且他还是太学的领袖之一,第一次党锢之祸之后被誉为八顾之一。

八顾之中有一人名为蔡衍,出自汝南蔡氏,乃是襄阳蔡氏的同宗。

说回郭林宗,也就是郭泰,字林宗。

想要说明他在东汉的地位,就用他去世时候的场面形容就知道了。

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

其地位和名声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这家伙死的时候的碑文是蔡邕写的。

许子将跟他并列,可以知道许子将此时的名声和地位了。

海内名士,这个称号一点不假。

关键就是这一点,他跟蔡邕关系不错,这就让陈元有点棘手了。

这是自己老丈人的好友啊。

这还不是最棘手的,最棘手的便是这家伙身后的势力极其庞大。

这一次他来襄阳开月旦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击荆州的这两个大会,毁了荆州的天下文士辩经大会和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的名声。

经过金风卫的调查,这一次许子将前来襄阳,身后站着的豪强可不是一家。

汝南颍川豪强集团大半,南阳豪强集团近乎全部都在站在了他的身后。

想要靠武力强行镇压那是不可能的了。

倒不是打不过,而是不能打。

如果荆州强行驱除许子将,名声立马毁一大半,日后多半再也无法让豪强集团之中的人才效力了。

而且蔡邕也不会同意的。

陈元可不想让自己这个老丈人不高兴,可不仅仅因为他是自己的老丈人,更重要的是他可是襄阳书院的山长,还要靠他镇守书院呢。

襄阳书院如果没了蔡邕,吸引力可能要降低一大半。

所以,必须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解决了这家伙才是。

好在陈元也不是吃素的,你这个品评是毁不了,但是可以毁你这个人。

许子将的月旦评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声,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声望卓著,名声传于天下,更重要的是他评的极准。

可是你再准,还能有我准?

且不说系统这个挂逼,就说我陈元吧。

三国演义出场人物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咱认识一大半。

后汉书和三国志中的人物咱几乎全认识,就这个还不能吊打你许子将?

只要你没我准,那就就可以滚犊子了。

而且许子将有一个最大的败绩那就是他对太史慈的评价不高。

这也是为什么刘繇没有重要太史慈的原因。

刘繇没有任太史慈为大将,反倒将侦察这样的简单任务交给他。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据史料记载,太史慈与手下一名骑卒在查探军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孙策及其部下十三骑,双方在神亭短兵相接,“策刺慈马,而揽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直到兵马赶到,两人才得以分开。

刘繇用人不当,将太史慈大材小用,成就了孙策与太史慈的神亭酣战,自己却很快丢了地盘。太史慈则得遇明主,归了孙策。对太史慈的偏见,或许是许劭人生最后一次评价人物,只可惜这一次,他看错了人。

陈元想到这里,直接喊了一声:“幼平何在?”

“军师,有何吩咐?”

幼平也就是周泰了,他是跟着蔡邕一起回来的,回来之后就又成了陈元的护卫了。

“幼平,你去将子义将军喊来,然后再带上几个人,与我一同去临江阁走一遭。”

周泰没有说话,就去通知太史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