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崇对父亲说道,“阿爹,外头人说起咱们父子,都觉得咱们是大老粗。如今二弟中举,咱们定要好好庆贺一番,让外人也知道,咱们赵家男人,文武都不输人的。”
赵书良伤感了一阵子,又转悲为喜,“你说的对,二郎给咱们家改换门庭,咱们定要好好庆贺一番,也告慰你阿娘的在天之灵。”
赵书良称了足足的银子,交给了慧娘,让她准备酒席用的东西,各色都捡好的买,不要吝啬银子,有拿不准的,跟孙氏或赵老太太商量。同时,他又把亲娘请来坐镇,下决心要好好办这场酒席。
李家接到帖子后,决定全家出动。
九月初六这一天,赵家一大早就热闹起来。
赵老太太高坐正堂,赵家四兄弟、三妯娌全部在场,还有赵世崇以及其他三房的七八个堂兄弟,堂兄弟家的女眷和孩子们,再加上族里一干人。光是姓赵的,估计都得七八桌才能坐的下。
赵书良以及赵世崇同僚因白日当差,很多人晚上才来,但家里女眷和孩子们上午都来了。
还有赵世简的同窗。他在两个学堂读过书,中秀才之前的同窗很多后来都不读书了,来往的较少。今日来了好几个身上有功名的同窗,值得一提的是,中间还有两位关系很好的同科举人今儿也来了,一位姓谢,名知秋,一位姓乔,名安平。
赵书良给这一群读书郎单独开一桌,并把李承业的名单也加了进去。
一群读书人穿着儒衫,戴着头巾,与其他人分外不同,看的一众人眼馋不已,纷纷打听还有哪些没有成亲的。
李家人到的时候,宾客都来得差不多了。
李穆川夫妇是贵客,分别坐了男女桌的上席。李姝和严氏被慧娘引到赵书良同僚家眷的桌上。这一次,慧娘特意把孙家和李家的女眷分开来坐,以免再惹事端。
李姝这桌上都是小官官眷,虽没有豪门贵族那么多规矩,但行为举止比外头那些街坊们还是更讲究一些。
姑嫂二人刚落座,就有人搭话,“这是李大奶奶和李三娘子吧,看看,这气度和举止,果真就是能配举人老爷的。”
严氏客气道,“您过誉了,我们年轻,懂什么呢,不过是依着规矩行事。”
有严氏在,李姝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今儿李姝穿的异常出彩,身上的大红衣裙是新做的、上面绣着缠枝莲花,头上的金簪和珠花也是新打的,耳朵上的新耳坠镶嵌着碧玉,只有手腕上的金镯子还是旧年赵世简给的,连裙子下摆隐隐露出的鞋头和手里拿的帕子,都是新的,身后再跟着玉娘,看起来颇有些派头。
李姝本不想穿这样的,大红色衣裙和满头珠翠什么的,她觉得太显眼了。肖氏和严氏都让她穿这样的,仔细论起来,今儿是赵世简的好日子,她是未过门的未婚妻,夫贵妻荣,吴氏不在了,她今儿才是最该出头,穿大红色应当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