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姐儿长的像父亲,陈氏很喜欢这个孙女。杨芙娘出嫁后,她整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了这个孙女,也算有了个伴。
杨镇对这个女儿没怎么上过心,杨大姐儿见到阿爹就有些害怕,因为阿爹从来不对她笑,也不抱她,阿娘整日不说一句话,只有阿奶会抱着她唱摇篮曲。幼小的杨大姐儿,凭着本能,只亲近陈氏。
杨家的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
赵家这边,李姝在闷热的夏季里,又想起了当日纺线机的事情。六七年过去了,李姝始终记得这个事情。
李穆川还是小吏时,她整日纺线不停,苦于纺线机效率低,所获甚少。在娘家,她不当家不做主,索性也不提那些天方夜谭的想法。
如今她嫁到赵家,赵世简万事由着她,她手里有人有钱,何不试一试?若能成,也是件大功德。即使不能成,全当打发日子了。
说干就干,李姝先自己买了辆纺线车,说要纺线,留着拉鞋底。随后以小车坏了为由头,让玉娘和文崖去买各样材料。赵世简先看着好奇,以为她要修纺线小车。等看她兵兵乓乓又是拆又是装的,才知道她要搞创造。
李姝细胳膊细腿,没什么力气,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就自己带着玉娘和文崖慢慢捣腾。赵世简发现后,主动过来询问。
李姝本不想让他知道,赵世简笑,“娘子还瞒着我,你想做什么,跟我说一声就是了,我就算帮不上忙,肯定不会捣乱的。有我给娘子打掩护,也省得旁人问起来,娘子不好回答。”
李姝遂把赵世简纳入自己的改良小组队伍,并一再叮嘱他,这不过是自己的一些虚妄的想头,不要到外面说,省得旁人笑话。
两口子就这样带着丫头小厮,时常偷偷摸摸做手工。
孙氏还以为二叔两口子做什么好玩意,还开玩笑,“若做好了,定要给煦哥儿也做一个。”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般艰难。李姝想的,何曾没人想过,但既然没人成功,必然是不大容易。
两口子捣鼓了大半个夏天,换了多种材料,试过很多种改良方案。到最后,赵世简一个拿笔杆子的人,都会纺线了。
李姝中途想放弃,赵世简也有些懈怠了。两口子把东西抛到一边,狠歇了几日,中途还一起去丽娘家住了两天。
后来,赵世简觉得太可惜,又劝她,“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放弃了不免可惜。咱们再坚持一个月,不行就算了。”
李姝想想也是,又再次投入到改良大计中。
刚入秋的时候,总算有了些成果。
李姝高兴地看着那同时能出两根线的纺线车,喜得见牙不见眼,“可算好了,官人,官人你不知道,贫寒人家的女儿,要费多少功夫才得一绽纱线。如今有了这个,天底下的小女娘们,总算能少受些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