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就是这个命,我认!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比兔子跑的还快

1

夜空深邃,碎星如尘。

就在这样的静寂的夜晚,在道观的阁楼上,灯光明亮,面前有丰盛的菜肴,酒水散发着醇香,四人谈兴更兴。

王道士给小雨面的小盘子里夹了几块野味,还有黄鳝鱼,说道“多吃点,在外面很少能吃到这样纯正的野味。赵谦一家还好吗?”

小雨知道他可能也很记惦记他们,笑着说“很好。自从我们认识后,我就把赵谦夫妇认作大哥大嫂,把他们接到我的身边。还让赵谦大哥,去我的包装制品厂当了厂长,每年给他们二十万元。”

小雨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就把无意间在途中救了赵亮一家,以及两年后,又奇迹般的相遇的事给大家讲了一遍。

三人越听越感到有趣,也都在调侃着小雨和赵家之间缘分,好像就是上天注定的。

酒足饭饱后,喝了一会茶水,阿祥带着小雨去了给她安排的那一座阁楼。

当小雨走进门,看到房间虽然不大,收拾的却一尘不染。一张木床上被褥全都是崭新的,就连枕头也带着阳光的味道。心想,看来这位师叔还真得有心了。

在床边还有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有电热水壶和一套茶壶茶碗,最让小雨感动的还有一盘水果,虽然卖相都不怎么好看,但是,绝对都是最新鲜的。

一夜无话转眼黎明。

小雨在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就走下阁楼,走出道观走到东面的山崖前,这里已经有许多游客也在等着看东升的日出。

一阵阵微风袭来,使她感到周身寒冷。就沿着山道慢跑,想着昨天的事情,尤其这位师叔就像赵坤山的性格差不多,不善言谈却对人真诚。

那个脑满肠肥的张有泉看来也有两把刷子。不但精明还长袖善舞。管理着这个道观,看来也不是很容易。

从他的言谈中已经笃定,尽管自己没有透出有多少产业,可是,他已经多少知道一点自己不是个穷人。临走时,是的给他们留下点钱,就算了却这一场奇怪的缘分。

当她跑的全身热呼呼地,额头上流下了汗水,就听到山崖那边传来欢笑声,朝着东方看去,太阳已经徐徐升起,就像一轮红色的大火球,它所到之处把周围的云朵全都点燃,形成霞光万道,不但灿灿生辉还使人感到,喜悦与温暖。

小雨也走到山崖上,瞭望着太阳染成的天空;俯瞰山下云雾遮掩的大地,薄如轻纱,又似水流淌,时隐时现的村落与河流,城市与田野,有一种梦幻之美。

都说‘欲穷千目,更上一层楼’自己站在韩丹的最高峰,确不只是一两层楼那么简单,大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飘渺之感。这种感觉并不好,很孤独,这种孤独的感觉就像自己熟悉的人们,都在离自己渐行渐远,想抓住却无能为力。

正在小雨冥思苦想,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想着在春江区,李红和田慧带着三个孩子此时是否正在做减肥操?公园是否正开始施工时?阿祥走来,喊她回去吃早饭。

回到王道士的房间,圆桌上已经摆放着三碗玉米糊,两个小咸菜,还有几个精致的小馒头。

阿祥恐怕小雨嫌弃早饭简单,急忙解释说“师公他老人家早饭就吃这些,如果你吃不习惯就告诉我,明天一早给你做。”

小雨莞尔一笑,说道“这样很好。我对吃的不讲究。”

看到师叔只是默不作声地吃饭。

小雨问阿祥“你们这里的电费多少钱一度?”

“比山下贵几毛钱。其他的生活物品却比山下贵将近一倍。”

王道士对小雨说“下午,我们去给你师傅上坟。你大师兄会准备祭品的。明天,我带你去森林里打猎。既然来了就多待几天,我也能指点你一下。学点武功没什么坏处。”

小雨讨好地说“师叔,我又五个儿女,最小的两个是男孩还是双胞胎,现在已经十七岁啦。他们利用假期也在学习拳脚功夫。我可不可以让他们来你这里,你给指点一下。”

“好的,什么时候过来?”

“放寒假时,他们在米国上大学,只能利用假期这二十多天的时间。”

“嗯,时间是有点短了。”

小雨急忙说“没关系,这两个孩子肯吃苦。无论学到多少?我并不在意,就是希望一旦遇到危险能够自救。强身健体就可以。”

老人目光炯炯地看着小雨,问道“你就可以教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

小雨不好意思地说“我只学了点皮毛。一是,没有时间;再就是,我也不会教啊。很多招式也只是会比划而已。”

老人目光和煦而慈祥,瞥了小雨一眼,心想,大师兄不愧是大师兄。能独具慧眼看向这么一个练武的好苗子。只可惜时代不同了,如果再回到八九十年前,好好指点一番,这位也会是一位搅风搅雨的人物。

吃过早饭,小雨跟着老人来到昨晚吃的那个阁楼。这里已经清扫的干干净净。

在三层还有一个小茶室,,在靠角落的地方又和小柜子,柜子上面有一个精致的香炉,香炉里正燃着一根熏香,有一种清香味道。阁楼四周的墙壁全都是用玻璃窗子组合起来的,坐在藤椅里旁边还有一张藤制的圆桌,上面摆个茶具。阿祥给他们泡了一壶茶后就离开了。

小雨给老人斟上茶,自己也不客气,自斟自饮地喝着,看到四周的景色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们。心想,这位干巴老头一定会有话对自己说,也不着急就等着他先开口。

结果他的定力实在是可以,过去了二十多分钟,愣是一言不发。心想,看样子是等着自己提问了。也不再和他比定力。

就笑着问“师叔,我曾听人说,我师父在很早以前,曾经打过擂台,给我说说呗。”

老人眯起眼,目光深邃,看向天际好像正在回忆,而后长叹了一声,悠悠地要说道:往事如烟,以前的轰轰烈烈,也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要说你师傅,就得先从我们的师傅说起。

我师父姓陈,是太极世家的一位传人,他的武功,在当时名满华夏大地,响且海内外。最初是以反清复明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国入侵,在这片大地上到处都是风声鹤唳,人们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反清复明的组织,后来又转向抵御列强入侵。我师父辗转到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为了打压列强的嚣张气焰,参加了多次他们摆下的擂台。每次都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可是形势比人强呀。他们手里有大炮,有枪,还特别不要脸,拳脚上打不过就用阴招。

我的师傅就是在擂台上胜出后,被他们背地里打了黑枪,身体多处中弹,双腿也被打残。后来经过志士仁人多方帮助,出钱出力的救助,总算保住了性命,一条腿却造成了终生残疾,后来就来到了这里。

我那时还是少年,也是个孤儿是师傅把我养大的,也是在师兄们的照顾下学习武功。

大师兄那时也学到了一身的本领。一直跟在师傅身边在外历练。他把师父送回来后,就让我照顾师傅的饮食起居。他不顾师傅的阻拦,趁着夜幕悄悄地下了山,去找那些黄毛杂种报仇。打过几次擂台也都胜出了。在别人的介绍下加入了洪门。

小雨递给他一杯茶,看着他缓慢地喝着,好想换陷入在往事的回忆中。

过了一会,小雨说道“我从书上读过,洪门组织在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战争期间在国外募捐钱财,购买物质送回祖国,支援抗战。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

老人点头,继续说道:没错,这些人都是有华夏气血的好男儿。我们国内有三大帮派,一是,炮哥会,这个帮派大部分是在西南,云贵川一带;其次就是青帮,是在华东沿海一带。而洪门与青帮有很深的渊源,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红花绿叶,青洪一家之亲’之说。

因为那时世道龙蛇混杂,成立帮派初中只是抱团取暖,能够在混乱中求生存。只有洪门最初是有明确主张,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再后来就是抗击倭寇为目标。

这三个帮派不乏许多仁人志士,铁血好男儿,他们都有一腔守土保家的热血,一心想着抵御外侵。可是也不免会出现一些败类。

你师父起先加入的就是青帮,和一部分人组成了一支暗杀小组,专门暗杀敌人的高管与汉奸卖国贼。后来被叛徒出卖被抓,他的朋友们辗转把他救了出来,可是几乎剩下了半条命,在伤势好转后只好辞别故土去了海外。

在洪门的国外分支,从事着帮派的事物。直到战争结束,国家安定才回到故乡。

由于战争给人带来的萧条,在那段不堪回首运动,你师父很多事情也解释不清楚。又被关进了监狱,是我师傅知道后,派人把他偷偷的接回到山上。师父还托人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在山上做了十几年。

师傅去世后,你的师父也想自己的家乡,就又回到江春市,直到十几年前独自一人又回到山上。

有人讲完后,都陷入了沉默。

小雨却在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最初见到赵坤山老人,是每天早上在公园里,他行云流水的打着太极拳。那时只不过感到,他就是个日暮西山的老人而已。就是提出跟着他学习,也只不过是感到一套拳打下来,非常有气势也很好看。

没想到,他老人家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人生经历如此坎坷,也感到他这一生活的既轰轰烈烈,又快意恩仇,非常精彩。

今天听到的故事,虽然简明扼要,可是自己从一些电影电视中,似乎也能看到师傅的身影了。

又想到在他准备上山时的那段时间,他指点自己的那些招式,的确不再是花拳绣腿那么简单,他也说过是杀招,当时自己全没当回事。现在看来绝无虚言,绝对的是能致人以死地的绝招,杀招。

想到这里不禁激灵灵打了个寒战。

就是那次在二叔家暴揍刘全时,一时气恼,还差点朝他的死穴上打下去。幸亏二叔二婶在门外大哭大叫,自己才下手稍缓。假如再多加重几分力道,恐怕不光刘全会没命,自己还也会被这个王八蛋给害死。

想到这里,就有不想让小中小华来山上了。学点简单的防身武功能强身健体就可以,用不着那么高深喽。还是活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何况现在都处在高科技时代,枪炮都是小儿科了,更加高明的武器频频诞生。

过了好一会,又问道“师叔,你一直在山上吗?”

“是,我师父让我入了道门。我一生除了学了点武功以外,就是钻研医术,因为经常给师傅煎汤熬药,对许多草药的性能药理都逐渐有了研究。我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山区。”

小雨笑着说“我还在想,等回去时让你跟着我一起离开,去山下的世界看看。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的地主家过的还要好。以后我会给你养老送终的。”

老人听后眼圈泛红,嘴角微翘,说道“呵呵,还是免了吧。我还是喜欢这里。这里有我师父还有大师哥。你真的有心,以后每年上山来看看我,给你师傅上柱香。我这辈子只佩服两个人,那就是我的师傅和大师哥。我想永远陪着他们。”

小雨知道老人决心已定,就从口袋里取出买的那部手机,交给他说“我听赵谦大哥说,你从不用手机。我就给你买了一部,里面有电话卡,也把我的电话号码输入在里面了。今后你有急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快赶来的。”

老人看着手机,没有去接,说道“我不需要,有阿祥在,我什么也不需要操心。”

小雨坚定地说“师叔,我的处世哲学就是靠谁也不如靠自己。阿祥照顾你是没有问题,可是一旦有个山高水低的时候,谁都靠不住。你就听我的,把这部手机保存着,不用也没有关系,一旦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会给你按时缴费的,你什么也不用担心。只是隔一段时间充一次电就好。”

心想,你老人家在山上待了一辈子,可能不知道人心险恶,有些提防还是好的。

老人听后,也不想辜负了小雨的一片好意,还是把手机收了起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