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其他人纷纷附和,“对!咱们村里那么多亩地都种红薯,那两块地本来也是要种红薯的。”

农民的思想很简单朴素,地怎么种,最后粮食还不是要归国家、归集体?说实话这批学生娃知青反倒让他们刮目相看,比光吃粮食的那批老知青好多了。他们能干活、还能贡献很多粮食,哪里有犯错?

张英赞许地看了苏叶一眼,能在短短时间内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可见她是个办实事的人。

“苏同志别这么说,开展研究不能拘小节,这件你做得没错!”县长徐爱华鼓励地说道。

靠自己把红薯的亩产翻了一番,这件事谁拿出去说不光荣?搞农事研究缺了土地、设备、经费,哪能搞得成,而苏叶阮儒良两个人却是单单靠自己,着实是难为他们了。

明年“红星一号”要展开实验,试验首先在清溪县开展才能推广全国,到时候可不止这一两个村的事情,整个县、整个省都要作为试点研究,想要出成果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要搞改革迈不开腿,怎么可能?

既然这个成果是在清溪县搞出来的,作为县长徐爱华是打心底支持的,这点小事算什么?

张英看到苏叶和阮儒良那两张热忱的脸,脸上写满了愿意为奉献一切的表情,一老一少那漆黑的眼睛透出的目光,灼热得几乎令人无法直视。

张英明白了苏叶的意思,他沉吟片刻,说:“开展试验总是免不得特殊化。省里的领导很关心粮食问题,上沟村有本事把高产红薯种出来,组织上肯定会给予一定的支持。阮同志、苏同志,你们只管一心扑在研究上,如果有困难可以找我。”

苏叶一听来了精神,脆声爽快地说,“感谢组织的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