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这样的东西流传必定有事。昔年董卓作乱,京师便流传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谶言,似隐,似明,嘉柔想到这,手底无知无觉地抚住了发捎,当下的这首,名讳可都清清楚楚地放在那儿呢。
她不知道中书令李丰,却从“游光”二字里大约猜到了是什么样的人物。一热一冷,中间趴着个墙头草。嘉柔一想凉州那些断壁残垣的土夯上飘的野草,可不是么,风从东来,它往西倒;风从西来,它往东倒。
“所以我说,柔儿你趁早嫁了小郎君是好事。我去帮你打听了,他官虽不大,但继祖名气大得很呐!家里有当年蔡邕赠的万卷藏书,正合你意,只要他知冷知热的,肯一心一意待你,老奴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嘉柔不吭声,默默起身,将那把焦尾琴又仔细摩挲了一番,这正是蔡邕的旧物,难道也是他赠与萧氏的?开阳门外,太学那还立着蔡邕当年刻的熹平石经呢,没想到,他的这把琴,兜兜转转的,也到了自己手中,人同人之间,大约就是这样捉摸不定的因缘际会吧。
手底信手一弹,音色果真清越,烽火关山,戍楼霜重,嘉柔奏的是《胡笳十八拍》,指尖一停,冲盯着自己打量的崔娘笑道:
“不坐不弹,我心里不静,还是找姊姊去吧。”
“柔儿,你有什么话要跟夫人说?”崔娘冷眼旁观了一阵,警惕问她,嘉柔诧异地看了看她,羞赧摇首,“也没什么,就是想跟姊姊再说说话,我去去就来。”
“柔儿!”崔娘不知怎的,忽把身子一挡,欲言又止地说道,“亲事既定下了,我看兰陵萧氏虽不是洛阳城里一等一的门户,到底根基在,那少年人据闻才气高得很,不许你跟夫人瞎胡说什么,这门亲事一定得成!”
嘉柔不想崔娘一把年纪为自己操碎了心,佯装撒娇,摇了摇她的手臂:“知道啦,我要趁没出嫁再跟姊姊讨教讨教丹青之技而已。”
崔娘朝她的脑门一点:“你这孩子。”嘉柔顺势仰了一仰,抿着嘴儿地笑。
“我可是听说征西将军才是丹青圣手,你以前不学,这会倒去磨一个病人,可见以往在洛阳,柔儿是个小懒猫。”
提到猫,嘉柔脸色微微一变,想那日桓行简在她身上极是放纵,怎么搓揉都不够,那一声声“昆仑妲己”,仿佛依旧含在他的口中。
强自压住心神,嘉柔一摆裙角,又掩了掩领口好似怕透露一分肌肤的雪光,不让人陪提灯出去了。
梅枝在夜色中影影绰绰,花瓣坠落,头顶清冷的星光泻下摔碎在其间,更添冷香。
酒过三巡,夏侯妙两颊醉红一片,眼睛却格外明亮,半分迷离也无:“我觉得,现在就很好。”
她一字一顿的,桓行简停下双箸,搁在案上,看样子似乎不打算再饮酒,遮漱了口青盐水。
“怎么个好法?”他垂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