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昭仪与童才人见状,只得起身告去。
眼见着两人离去,淑妃将身斜靠着软枕,一手撑着面颊,闭目养神。
秋雁过来收拾茶碗,低声笑道:“娘娘这一手引风点火真是漂亮。苏若华还未承宠,就已先树下两个敌人了。”
淑妃双眸轻阖,轻轻说道:“本宫什么也没做,是她自己树大招风。旁人要嫉恨,那本宫也无法可施。”
秋雁笑了两声,又问道:“娘娘可要打发人到府上再说一声,别让老爷递折子请太妃回来了?多给她使些绊子也好。”
淑妃说道:“拦什么,又岂是拦得住的?这等愚行,只有赵贵妃干的出来。于事无补,还枉做恶人。”
秋雁点头称是,于是揭过了此节。
是日,参知政事钱正军、御史中丞贾安贵及御史共十人,联名上折,奏请恭懿太妃回宫。
与此同时,皇太后颁了懿旨,亲自前往甜水庵接恭懿太妃。
在于当朝,这可谓是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当初恭懿太妃如何去的甜水庵,朝中几乎人尽皆知,只是畏惧赵太后的势力,无人敢言。
而今,赵太后精要亲自前往甜水庵接太妃回宫,这内廷势力看来已是悄然变化了。
这被众人议论纷纷的赵太后,此刻正立在寿康宫东暖阁里,正对着一方赤金嵌红宝凤首缠蔓牡丹穿衣镜打理衣装。
镜中,一中年贵妇,头戴金龙翠凤冠,身着真红大袖衫,环佩叮当,珠玉满身,端的是华丽端庄,贵气逼人。
看着镜中人,赵太后露出一抹极满意的笑意,这一切的荣华富贵,显赫风光都是她半生拼杀得来的。虽是不易,但如今也都值得。
朱蕊替她挂着身上的玉佩、玉珏,一面念叨着:“随意打发个人去也就是了,太后娘娘竟还要屈尊降贵,要亲自去接她!真正叫人心里不甘。娘娘是没听见,外头人都怎么说寿康宫。说什么到底是皇上的亲养母,娘娘也不得不让她三分。奴才倒觉得可笑,这养母还分个亲的干的。”
赵太后抚了抚垂在胸前的珍珠流苏,笑了一声:“任凭那些人说去吧,横竖如今太后这顶凤冠,是戴在哀家的头上。”
朱蕊又说道:“奴才的粗蠢见识,娘娘就不该让她回来,倒逞了她的脸。”这两日,她在宫里走动,着实听见了些宫人私下的议论,甚而有人说什么这皇宫的天要变了。她早已窝了一肚子的火,今日又要为太后打理去甜水庵的行装,顿时就发作起来。
赵太后扫了她一眼,如何不知自己这心腹的心思?
她浅笑道:“你可知,那日你们都出去了,苏家那丫头跟哀家说了什么?”
朱蕊摇头道:“奴才怎能知晓。那妮子嘴刁人滑,一天不知道能生出多少鬼主意来。”